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教育信息化需要發展物聯網技術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日期:2012-07-06 09:22:13
摘要:物聯網的出現將會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應用和服務,引起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最終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從而拉動教育行業IT市場增長。

  “與其他領域相比,教育領域的發展是滯后的。我們在用農業的時間表、工業的流程和標準,來培養數字時代的學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在一次論壇上如是說。此言可謂一語中的,擊中了國內教育系統的軟肋。

  “與其他領域相比,教育領域的發展是滯后的。我們在用農業的時間表、工業的流程和標準,來培養數字時代的學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在一次論壇上如是說。此言可謂一語中的,擊中了國內教育系統的軟肋。

  國內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引進多年,卻一直處在目標規劃、采購硬件設備、內容空洞的原始階段。日前,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以下稱“規劃”),其規劃不僅明確了要“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機制”,同時也指明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方向。在政策的東風之下,教育信息化產業將步入增長的快車道,估值近2000億元的“藍海”等待著各路淘金者的挖掘。

  千億市場

  長久以來,中國的主流教育素來只在體制內自成體系,從不向外界開放,其商業空間雖眾所周知,可礙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民營企業難以介入。在過去的10年,國內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由于建設理念缺失,幾乎90%的資金都被用于有形的硬件設備,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多數只停留在微機課、應付學校達標、評比和檢查上。“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滲透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的各個層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余勝泉認為,教育信息化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應用開展、標準化、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諸個維度。

  規劃中所設定的發展任務,凸顯國家通過信息化推進教育模式發生實質性轉變的決心,其中主張參與主體多元化的思路亦十分引人矚目,一家獨大的格局正在逐漸被打破。

  此前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特別強調要“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至此,在官方語境中,教育信息化被置于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這場自上而下推動、“傷筋動骨”的變革中,對信息化的角色定位是要進入教育的關鍵業務領域,發展方向則是要成為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組成部分。這樣的信號在今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規劃》中表露無遺。作為中國教改的“次頂層文件”,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開發應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信息化學習和教學環境等,都成為此新十年規劃的指導思想。典型如“協調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政策,鼓勵企業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以稅收優惠等調控手段,培育教育信息化產業體系,形成良性競爭的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環境。”

  據悉,雖未出現在正式文本中,但在規劃制定的過程中,“教育信息化經費達到教育投入經費8%”的數字曾被提及,若以此為參考,再以綱要中提及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12年達到4%”以及上年的GDP粗略計算,意味著每年至少將有近兩千億的市場規模即將爆發。

  采購需求將快速增長

  為實現國家教育信息化規劃目標,完成發展任務,著重解決國家教育信息化全局性、基礎性、領域共性重大問題,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國家在優質資源共享、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與信息化基礎能力等五個方面,將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重要進展。

  中國行業研究網的行業研究專家認為,國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為提高中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逐步實現中小學每個班級均能開展多媒體教學,這將帶動基礎教育行業對PC設備和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采購需求增長。

  校園網建設主要是學校設備更新換代、原有校園網升級改造和無線校園網的建設。教育規劃綱要提出2010-2020年10年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提高15.8個百分點,這表明高校將逐年擴大招生數量規模,將建設大量新校區和新校舍,從而帶動校園網的建設,因此高校對校園網等信息化建設的采購需求將快速增長。

  “班班通”項目將促進尚未覆蓋的農村中小學建設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以及計算機機房,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除增大硬件的需求外,對教育軟件的投入和應用也將相應增大。

  此外,云計算物聯網也是兩大亮點。物聯網的出現將會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應用和服務,引起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最終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從而拉動教育行業IT市場增長。

  而云計算的應用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設將出現一個全新的層面,那就是教育云對多種信息資源的重組與優化,最終實現大范圍、高效率的資源共享。云計算能夠解決教育資源集中與分布兩難的問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效整合云時代提供的各種云服務,將教育資源建設變成一項開放、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務事業,從而推動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因此云計算與教育行業的接軌主要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教育云在未來幾年將會拉動教育行業IT市場增長。

  技術倒逼教育革新

  目前,美國已經建立相對成熟的教育信息化的產業體系,這其中無過于商業公司提供具體產品和方案的支持,而學校聯盟則在教育部門的統一協調下來進行數字化教育的試點和普及,也已經形成了較為明確的各自分工。

  在中國前些年的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也不乏教育軟件提供商、IT類企業及互聯網公司的參與,但社會力量對傳統教育框架的服務往往僅囿于局部的技術層面,未能起到通過信息化帶動教育改革、教育體制創新的效應。正如余勝泉所說,在本次規劃的發展任務中,不是為技術而談技術,而是著重從教育發展的角度,闡述能夠用技術助力破解那些疑難問題。

  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日前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充實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內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教育部對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目標任務進行了凝煉,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加強學校寬帶網絡建設、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和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環境建設三項重點目標任務,并于4月向國務院進行了匯報。

  試點意見稿指出,教育信息化并無現成的模式與路徑可循,但會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特別是中小科技企業參與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建設,通過市場選擇機制形成優質資源、支持優質資源開發企業及建立對資源市場的引導、監管、準入機制等,如此的種種設計已經為社會力量指出了十分清晰的參與方向。

  “教育本身不能市場化,但教育信息化服務應該充分市場化。”余勝泉認為,“規劃在強調教育信息化以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作為實施主體的同時,也強調企業是教育信息化服務、產品供應的主體以及研發投入的重要參與者。”

  值得注意的是,試點意見稿亦提出,建設教師和學生個人的網絡學習空間、形成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前沿,且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與運營還可支持形成相當規模的教育服務與IT服務相結合的新型服務產業。北京中歐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數字化學習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應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依靠技術上的優勢才會在競爭和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面對教育信息化的日漸興起,基于傳統應試產業鏈延伸或補充教學而存在的大量民營培訓、出版機構的業態,也將遭遇挑戰。同時,也給教師增加了新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