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導入發展 傳感器迎來黃金發展期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中國已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終端機和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10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兩千億元。
物聯網產業進入市場導入期,傳感器迎來黃金發展期。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年復合增長31%,汽車、物流、煤礦安監、安防、RFID標簽卡領域的傳感器市場增長較快。汽車傳感器市場潛在規模達57億只,是日前的14倍以上;物流傳感器市場潛在規模達100多億,是目前的幾十倍;煤礦安檢傳感器市場潛在規模達數百億元;安防傳感器市場的規模增速將和安防行業的產值增速同步,“十二五”規劃我國安防行業產位年均增長20%;RFID標簽卡進入市場開拓期,未來5年年均增長21%左右。
物聯網之花開遍各個行業 規模不斷增長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物聯網越發覺得重要,據國家物聯網規劃編制組成員、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卜凡金透露,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創新驅動日益明顯、應用需求不斷拓寬和產業環境持續優化的大環境下,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發展物聯網的主要任務包括大力攻克核心技術、加快構建標準體系、合理規劃區域布局、著力培育骨干企業、協調推進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應用示范和加強信息安全保障等七個方面。
其中,感知技術、傳輸技術、處理技術將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攻克的重要領域;產業布局和培育方面,國家將重點推進10大產業聚集區及100家骨干企業的建設。另外,“十二五”期間應用示范推廣將重點涉及工業、農業、交通、物流的智能化以及服務平臺等。
盡管物聯網尚是一個新興產業,但作為一項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新生動力以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選擇,其產業前景和市場“錢景”都顯得十分廣闊。
未來5年全球物聯網產業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5年將接近3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接近25%。保守預計,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實現5000多億元的規模,年均增長率達11%左右。
傳感器市場空間大 產業技術面臨挑戰
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但目前,傳感器產業化發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戰。據悉,我國已有1700多家從事傳感器的生產和研發的企業,傳感器年產量突破24億只,傳感器產品達到10大類、42小類、6000多個品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這企業中,外資企業優勢明顯,外資企業比重達到67%,尤其是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國有企業和民族企業所占比重僅為33%。國內外企業綜合實力懸殊,規模小,人才短缺、研發能力弱,難與國外企業抗衡。
傳感器作為物聯網基礎,深處產業鏈上游,隨著物聯網成為市場流行趨勢,傳感器應用也日漸廣泛,傳感器產業處在物聯網金字塔的塔座位置越發明顯,也成為整個物聯網產業中需求量最大和最基礎的環節。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年復合增長31%。
更關鍵的是,在技術上,國內傳感器技術薄弱。一是,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欠缺,核心芯片嚴重依賴國外進口,國內企業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應用的高端方面與國外企業差距明顯。二是在設計、可靠性、封裝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在接口、深刻蝕、高溫歐姆接觸、高可靠MEMS封裝、快速測試、高仿真模擬等技術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和產業化驗證;三是產品在品種、規格、系列等方面還不夠全面,在測量精度、溫度特性、響應時間、穩定性、可靠性等技術指標方面仍有不小差別,因此中國傳感器企業任重道遠。
據最新消息,國家發改委今年將投入6億元支持物聯網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應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未來中央財政還將進一步健全支持物聯網發展的財政體系,加強與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的協調配合,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對物聯網的投入。有了政府的引導和資金支持,國內企業的產業環境更加明朗,國內傳感器市場也將以持續穩定的增長之勢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