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助推物聯網技術發展
2011年天津市工業總產值超過2萬億元,達到了2.15萬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1.3%,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萬元GDP能耗下降21%,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培育壯大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比重占全市工業的90%以上。兩化融合功不可沒。
天津市經信委副主任孫鋼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天津市近年來兩化融合在加快提升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節能減排、發展電子商務、推進農業信息化成效顯著,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帶動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兩化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信息化與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物流、營銷、管理等關鍵環節深度融合。如今,天津市90%的企業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20%的企業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管理,95%以上的企業實現了財務管理。
節能監管信息平臺強化對企業能源使用監督和考核。天鋼集團、天鐵集團、榮鋼集團等企業集團建設能源管理中心不斷取得新進展,有效地控制能耗調配和排放。促使天津市在節能減排領域保持了國內領先水平,培育了大火箭、太重、鼎盛天工、天士力、大港石化等一批示范效應明顯的典型企業。
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天津市入選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濱海高新區入選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電子商務在促進企業供應鏈優化提升和惠及百姓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60%的企業建立了門戶網站,35%的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重點打造了化工、鋼鐵、汽車、紡織服裝等十個超百億規模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天津港物流服務平臺已覆蓋全國12個省區市的21個城市,構建了便捷的“陸港”通關物流模式,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孫鋼說:“兩化融合促使天津市邁入中國農業信息化領先地區。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在日趨完善,涉農信息資源進一步聚集,逐步實現了信息服務由重建設向重服務、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被動服務向互動服務的轉變,設施農業生產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信息化惠農效果逐步顯現。”
與此同時,大力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著力構建和諧社會。近年來天津市充分發揮政府在物聯網發展引導和推動作用,在食品安全、電網安全監測、節能減排、電梯安全監測、自來水管網安全監測、燃氣管網安全監測、橋梁安全監測、環境保護和物流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示范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了公共行業服務水平、促進了天津市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惠及了百姓生活。
據孫鋼介紹,天津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扎實推進,促進信息技術應用云服務化,面向企業提供共性和專業化服務。“天河一號”服務領域涵蓋了資源勘探、衛星遙感處理、生物醫藥研發、基因數據采集、動漫影視等領域,用戶已達300家。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云計算中心已實現服務上線,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低成本的云服務,極大地降低了企業投入及運營成本。線纜CAPP、模具設計、快速原型等服務平臺已為企業產品設計、工藝優化、生產數據挖掘等提供服務。
云計算產業快速發展,催生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聚集天津,形成了物聯網、云計算、服務器、存儲器等產業集群。天津已經聚集了“天河一號”國家超算中心、騰訊云計算中心、摩托羅拉、三星、IBM、曙光、大唐、中興等企業,兩化融合與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出相互促進、互動融合發展的態勢。
孫鋼表示,“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繼續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歷史機遇,進一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深度融合。天津市經信委下一步將加快實施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提升綠色制造和安全生產水平,促進節能減排;同時,加快構建智能工業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服務資源,依托國家超算中心等行業云計算中心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