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趨緩 物流業是否也面臨“中速增長”
我國物流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得到重視,并在經濟的推動下,得到飛速發展。2001—2010年十年間,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長10.5%。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在高速增長的經濟局面下得到空前發展,大多數物流企業從中受惠,并逐步實現從傳統運作到現代化的轉變。據筆者統計,從2003年至 201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年平均增長19.5%(如下表),然而從2012年開始,受經濟下滑影響,物流業增速有所減緩。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社會物流總額為9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1%,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有專家預測,經過30年持續高增長后,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礎性條件發生變化,我國經濟將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從物流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物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讓人感覺似乎有著“經濟繁榮則物流繁榮,經濟衰敗則物流衰敗”的關系。這樣的一種關系,不能不讓人發問:當經濟真正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物流業也將面臨“中速增長”嗎?
近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撰文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物流業的產業地位、社會需求、發展模式、產業格局和組織方式都將發生重大變化,變化中包含著新的機遇。
他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物流業一是產業地位受到重視。經濟增速放緩時期,物流成為企業挖潛增效、提升利潤的重要源泉。二是物流外包需求加速釋放。客戶企業承受壓力明顯,為集中主業,不得不外包物流。三是發展模式實現轉變。企業低成本、粗放式的傳統經營模式將讓位于高效率、精益化的現代服務模式。四是管理組織方式深入變革。物流企業更加關注最終客戶需求,與客戶企業間聯系更加緊密。五是產業格局加快調整。制造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物流業跨國投資蘊藏機會。六是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物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能夠提高物流業標準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極大地拓展物流業的發展空間。
綜上,在經濟“中速增長”階段,物流企業只有積極、主動應對變化,在變化中尋找機遇并勇抓機遇,方能提升發展空間,擺脫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創造“中速增長”時期的物流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