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成立物聯網有限公司“各自為戰”局面有望結束
從終端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到移動互聯網公司,中國移動近來刮起了成立專業化子公司的風潮。現在,這一風潮吹向了物聯網領域。
2012年9月29日,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在渝掛牌,該公司按照市場化機制設立,其前身則是2010年7月成立的中國移動物聯網重慶基地。分析人士認為,從基地轉變為公司,將有助于推進中國移動在物聯網產品技術、營銷模式、資費體系、管理機制等方面逐步實現專業化、市場化運作。
自主權更大擔子更重
“公司對九大業務基地的公司化改造已經提上日程,目前電子商務公司、物聯網公司已經掛牌,移動互聯網公司也即將成立。”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從基地到子公司的最大轉變在于,中國移動給予子公司更大的自主權、更多的資源傾斜,同時也會要求子公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就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來看,其前身物聯網基地是重慶移動的一家下屬單位,所有的成本投入均由重慶公司承擔,主要是一個成本中心,收支核算沒有公司化;而在公司化運作之后,就可以獲得來自集團總部的資金支持,收入考核也更加明確。
正因為如此,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在公司掛牌當天給其制定了明確目標:未來3~5年內實現物聯網運營收入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發展終端用戶1億戶以上,拉動上下游產業產值500億元以上。
希爾咨詢分析師劉秀麗看好物聯網公司成立對于中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推動作用。“專業化公司運營有利于物聯網產品的集中規劃、統一設計、生產制造,在資源快速有效集中的同時,通過建立物聯網標準產品及標準應用模板體系,快速推出創新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中國移動有望在物聯網領域掌握話語權,占據主導地位。此外,專業化公司運作,可以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重點行業的產品研發,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快速擴大市場份額,形成規模示范效應。”
而在掛牌當天,中國移動高層就表示,物聯網公司將對中國移動整個物聯網產品和技術創新進行全新布局,在保持中國移動已有的客戶規模、運營經驗、營銷渠道等優勢的同時,整合物聯網產業鏈資源,構建基于云服務的開放平臺,降低應用開發門檻,創新合作模式,實現產業鏈共贏發展。
內部分工漸明晰
隨著物聯網公司的成立,中國移動內部對于物聯網發展的分工也逐漸明晰。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物聯網吸引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一哄而上、爭搶政策、重復競爭的現象普遍存在。而即使在某個公司內部,這種現象也并不罕見。
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移動內部有幾股力量在從事物聯網的研發推廣:原重慶基地、無錫物聯網研究院、中國移動研究院、各省公司。其中,力量較為強大的是省公司中的江蘇移動和原重慶基地,無錫物聯網研究院和中國移動研究院則主要集中在網絡架構和標準方面。
江蘇移動在2010年成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重點進行物聯網的研發和運營,目標是建立獨立的物聯網體系。由于公司內部有技術、產品、市場的全套人員,因此內部協調運營非常有效,江蘇移動也依據自己的特點發展起了環境監測、視頻監控、遠程醫療等業務,這些業務并沒有通過重慶基地的物聯網平臺,而是經由自己的平臺來運行。據悉,隨著實力的日漸壯大,江蘇移動曾多次游說集團,希望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在此過程中,重慶基地也在多方斡旋,希望把集團內的物聯網業務和應用通過基地模式囊括下來。(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