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上海:徐家匯觀象臺跨越140年 智能氣象走近百姓生活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東方網
日期:2012-11-09 10:14:28
摘要:“明天天氣怎么樣?是不是要降溫了”“明天有雨嗎?出門要不要帶傘?穿什么好?”……對于老百姓來說,氣象可能就是報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氣象局長的眼中,氣象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本月12日,曾擁有遠東氣象第一臺美譽的徐家匯觀象臺即將走過140周年的歲月,在迎來這個歷史性日子的前夕,記者面對面專訪了上海市氣象局局長湯緒,聽其講述上海氣象事業的過去與未來……

  “明天天氣怎么樣?是不是要降溫了”“明天有雨嗎?出門要不要帶傘?穿什么好?”……對于老百姓來說,氣象可能就是報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氣象局長的眼中,氣象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本月12日,曾擁有遠東氣象第一臺美譽的徐家匯觀象臺即將走過140周年的歲月,在迎來這個歷史性日子的前夕,記者面對面專訪了上海市氣象局局長湯緒,聽其講述上海氣象事業的過去與未來……

  徐家匯觀象臺跨越140周年

  1872年,法國傳教士高龍鞶在徐家匯成立觀象臺,同年12月1日開始了連續140年的氣象觀測。1879年,運用單站氣象要素分析,首次較準確地做出臺風預報,揭開了上海天氣預報的序幕;1882年,正式向上海各報發送中國沿海天氣預報。1900年,徐家匯觀象臺新樓落成,逐漸成為集氣象、天文、地磁為一體,既做基礎研究又具服務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

  時光飛逝,今年11月12日,已作為上海市氣象局一部分的徐家匯觀象臺即將迎來140周年紀念。雖然歷經時代變遷和戰亂摧殘,但徐家匯氣象臺從未間斷過氣象觀測,140年的連續氣象資料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財富。

  湯緒說,徐家匯觀象臺的建立對傳播、應用和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除此以外,它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主動創新的工作作風以及主動服務于城市發展的責任意識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的積累和沉淀鑄就了今天“實事求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敢于負責、執著向前、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世博氣象精神,也與“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脈相承。上海氣象人要在傳承百年氣象精神的基礎上,把握時代脈搏,開展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需求相適應,遵循氣象科技發展規律,并適度超前的上海氣象現代化建設。

  百年氣象發展推進城市保障

  說到城市保障,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時常舉辦各類大型會議和活動,自然離不開精準地氣象保障。湯緒介紹說,徐家匯觀象臺一開始只是當時報告航海船舶氣象的中心,而一個多世紀以來,隨著上海氣象事業的發展,為城市建設與居民生活提供了極大地保障。讓他記憶猶新的是2006年上合組織峰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氣象保障工作,氣象部門第一時間準確的信息支撐為組織者進行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上合組織峰會的煙花燃放,對風向的判斷直接影響到A、B方案的抉擇,世博會開幕式對風力的計算更是精確到米/秒,對LED燈球的拋放地點、旗船表演和水幕噴射角度都有影響。

  各類體育賽事在上海的舉辦也離不開即時的氣象信息,2007年特奧會和2008年奧運會足球小組賽,都歷練了氣象部門在重大活動中預報服務保障的經驗。而近年來落戶上海的一年一度的F1大獎賽更是需要氣象部門的參與,湯緒說:“比賽期間的天氣變化,尤其是降水的變化,對車隊和車手如何巧妙運用輪胎策略制勝,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氣象部門為賽事提供的精細、精準的天氣預報。”(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