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民也有了醫保"一卡通"
作者:文晶 劉俊楊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日期:2012-12-11 10:12:12
摘要:當日,隨著大足、黔江等11個區縣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市40個區縣(包括北部新區和萬盛經開區)實現參保政策、待遇標準和信息系統三統一,惠及全市2700萬余名居民。至此,重慶也成為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省級統籌的地區之一。
“真沒想到,我也能像城鎮職工一樣,有自己的社保卡,能持卡買藥看病!”10日上午,領過印有自個兒頭像并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大足區三驅鎮村民陶余富一臉滿足。
當日,隨著大足、黔江等11個區縣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市40個區縣(包括北部新區和萬盛經開區)實現參保政策、待遇標準和信息系統三統一,惠及全市2700萬余名居民。至此,我市也成為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省級統籌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居民醫保制度,保障對象覆蓋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城鄉居民群體,囊括了從嬰兒到老人的所有人員。過去,各區縣實行單獨統籌,不僅區縣之間的住院報銷比例不同,跨統籌區看病也只能回參保地手工結賬,很不方便。
為改變上述局面,加速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我市啟動了城鄉醫保統籌工作,大力推進二期社保信息系統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終在年底為全市居民送上這份新年大禮。
實現市級統籌后,參保居民有三大實惠:
一是參保繳費政策和待遇標準統一,醫保待遇更加公平。按照目前統一的住院報銷標準,年累計報銷限額一檔7萬元,二檔11萬元。(詳見2版附表)
二是就醫管理統一,看病更加快捷。過去,參保人員到其他區縣住院,需要報備。
而如今,參保者可自主選擇參保所在區縣定點醫療機構或市內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只有在三級醫院住院,才需要經過相關經辦機構同意。同時,居民可像城鎮職工醫保參保者一樣,在網上查詢看病費用信息。
三是信息管理統一,報銷更加方便。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門診、住院和購物時全部使用社保卡,在全市范圍內看病就醫實施刷卡結算。值得一提的是,城鄉醫保的每張社保卡上有一定的普通門診費用,供參保人或親朋好友就醫購藥或住院自付費用,并可結存跨年度使用。
“重慶大農村、大城市二元結構突出。在參保人數眾多、社保資金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重慶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城鄉醫保全統籌,跨出了城鄉統籌的重要一步。這為今后開展城鄉居民醫保大額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提高社保待遇奠定了基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教授如是說。
市級統籌后 看病報賬變簡單
該報銷的項目出院時當即報銷
“市級統籌了,我們看病報銷就簡單了,不用來回折騰了!”記者12月10日在大足中心醫院采訪時,碰到了正在陪家人看病的村民陳佑菊。
去年5月,她71歲的老母親患上腦膜瘤,送進新橋醫院治療,半個月花了3萬余元。由于當時醫保還未統籌,老人的住院費只能先自行全部墊付,再拿回大足報銷。
回來報銷也不容易。由于報銷憑證太多,她和二妹兩人一起整理,有出院證,有日清單,還有結算單……最后整理了一大摞,還到鄉鎮社保所和中心醫院提出申請,前后走了四趟,最后報銷了1.2萬元。算了下,從出院到最后拿到報銷費用,用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
如今市級統籌了,陳佑菊報賬就方便多了。她打算下個月再帶老母親到醫院復查,住院治療,“下次出院結算時,只需帶上社保卡去劃卡結賬就可以了,政府該報銷的項目立馬就報銷,不僅資金壓力沒有這么大,我們也不用收集一大摞憑證回老家去報銷了。”她笑著告訴記者,聽社保局工作人員說,今后報銷結算也就是一分鐘不到的事情了。
暫未領到社保卡 可憑有效證件報賬
市級統籌后,2700余萬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者,每人都將領到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但由于涉及人數太多,新卡制作和發放還需要一定時間。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12月10日介紹,在領卡之前,參保居民就醫可以憑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就醫證進行無卡結算報賬。
據介紹,沒有社保卡但有身份證的,可將本人的身份證號碼輸入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時結算;身份證號后6位為結算密碼,不能修改。
沒有社保卡,也沒有身份證,或居民身份證重號或錯誤的,須到社保所辦理臨時就醫卡,從而獲得金保號,持金保號進行就醫結算;金保號后6位作結算密碼,該密碼同樣也不能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參保居民到戶口所在鎮鄉、街道社保所申請辦理臨時就醫證時,還要提供經公安機關核實的居民身份證信息,獲得認可后才能辦理。
若沒有身份證,也沒有臨時就醫證的,其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其先行墊付,再到城鄉居民醫保中心指定的機構進行手工報銷。
當日,隨著大足、黔江等11個區縣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市40個區縣(包括北部新區和萬盛經開區)實現參保政策、待遇標準和信息系統三統一,惠及全市2700萬余名居民。至此,我市也成為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省級統籌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居民醫保制度,保障對象覆蓋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城鄉居民群體,囊括了從嬰兒到老人的所有人員。過去,各區縣實行單獨統籌,不僅區縣之間的住院報銷比例不同,跨統籌區看病也只能回參保地手工結賬,很不方便。
為改變上述局面,加速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我市啟動了城鄉醫保統籌工作,大力推進二期社保信息系統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終在年底為全市居民送上這份新年大禮。
實現市級統籌后,參保居民有三大實惠:
一是參保繳費政策和待遇標準統一,醫保待遇更加公平。按照目前統一的住院報銷標準,年累計報銷限額一檔7萬元,二檔11萬元。(詳見2版附表)
二是就醫管理統一,看病更加快捷。過去,參保人員到其他區縣住院,需要報備。
而如今,參保者可自主選擇參保所在區縣定點醫療機構或市內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只有在三級醫院住院,才需要經過相關經辦機構同意。同時,居民可像城鎮職工醫保參保者一樣,在網上查詢看病費用信息。
三是信息管理統一,報銷更加方便。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門診、住院和購物時全部使用社保卡,在全市范圍內看病就醫實施刷卡結算。值得一提的是,城鄉醫保的每張社保卡上有一定的普通門診費用,供參保人或親朋好友就醫購藥或住院自付費用,并可結存跨年度使用。
“重慶大農村、大城市二元結構突出。在參保人數眾多、社保資金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重慶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城鄉醫保全統籌,跨出了城鄉統籌的重要一步。這為今后開展城鄉居民醫保大額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提高社保待遇奠定了基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教授如是說。
市級統籌后 看病報賬變簡單
該報銷的項目出院時當即報銷
“市級統籌了,我們看病報銷就簡單了,不用來回折騰了!”記者12月10日在大足中心醫院采訪時,碰到了正在陪家人看病的村民陳佑菊。
去年5月,她71歲的老母親患上腦膜瘤,送進新橋醫院治療,半個月花了3萬余元。由于當時醫保還未統籌,老人的住院費只能先自行全部墊付,再拿回大足報銷。
回來報銷也不容易。由于報銷憑證太多,她和二妹兩人一起整理,有出院證,有日清單,還有結算單……最后整理了一大摞,還到鄉鎮社保所和中心醫院提出申請,前后走了四趟,最后報銷了1.2萬元。算了下,從出院到最后拿到報銷費用,用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
如今市級統籌了,陳佑菊報賬就方便多了。她打算下個月再帶老母親到醫院復查,住院治療,“下次出院結算時,只需帶上社保卡去劃卡結賬就可以了,政府該報銷的項目立馬就報銷,不僅資金壓力沒有這么大,我們也不用收集一大摞憑證回老家去報銷了。”她笑著告訴記者,聽社保局工作人員說,今后報銷結算也就是一分鐘不到的事情了。
暫未領到社保卡 可憑有效證件報賬
市級統籌后,2700余萬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者,每人都將領到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但由于涉及人數太多,新卡制作和發放還需要一定時間。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12月10日介紹,在領卡之前,參保居民就醫可以憑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臨時就醫證進行無卡結算報賬。
據介紹,沒有社保卡但有身份證的,可將本人的身份證號碼輸入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時結算;身份證號后6位為結算密碼,不能修改。
沒有社保卡,也沒有身份證,或居民身份證重號或錯誤的,須到社保所辦理臨時就醫卡,從而獲得金保號,持金保號進行就醫結算;金保號后6位作結算密碼,該密碼同樣也不能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參保居民到戶口所在鎮鄉、街道社保所申請辦理臨時就醫證時,還要提供經公安機關核實的居民身份證信息,獲得認可后才能辦理。
若沒有身份證,也沒有臨時就醫證的,其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其先行墊付,再到城鄉居民醫保中心指定的機構進行手工報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