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受理環境日趨完善 多場景應用需共同努力
全球移動支付正大步加速前進,而隨著國內支付市場的不斷發展,移動支付也已成為各方競逐的藍海。近期以來,國內在移動支付方面的動作頻頻,從移動支付標準到終端設備的投放,整個產業鏈經過多年的發展,正步入移動支付發展的正軌。
作為移動支付中最為重要的方式———NFC(近場通訊技術)手機支付,也在這移動支付的變革中被業界寄予厚望。當然,NFC手機支付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移動支付標準是否該具有全球化方向、商業模式不清晰、應用場景少,但是,隨著產業鏈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NFC在中國很快會進入加速發展期。
NFC發展支付標準先行
據媒體報道,市場分析機構ABIResearch近日預測稱,NFC手機支付開支將從 2012年40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910萬美元,而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的時間將在2016年。在全球手機支付的大潮中,中國同樣不甘人后,近期以來在移動支付動作頻頻,一些阻礙正逐漸被清除,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中國NFC手機支付即將進入加速期。全球數字安全領域廠商金雅拓認為,NFC發展涉及兩大基礎要素———標準的確定、受理終端設備的普及。
這兩大因素正在改變。在今年6月,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達成協議,共推13.56MHz的移動支付標準。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陸書春日前透露,中國金融移動支付標準近期即將發布。
中國聯通產品創新部總經理李紅五表示,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住建部已經基本確定13.56MHz為近場支付標準,長期制約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標準障礙得以基本消除,NFC手機支付已經進入大規模商用的啟動階段。
對于中國的移動支付標準,業界認為,該標準應該追隨國際化,走全球化路線更為重要。金雅拓亞洲區電信業務高級副總裁區哲瀚認為,現在全球的移動支付都是以 13.56MHz為標準的,中國的情況是中國銀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已經明確支持該標準。因此,NFC近場支付標準跟隨國際標準對消費者是非常有益處的。
區哲瀚表示,因為NFC手機支付不一定要在單國家、單區域應用,也可以多區域應用。所以,將來會涉及到NFC手機支付國際漫游情況。就像銀行卡一樣,銀行卡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用。
有這樣的NFC手機支付應用就是標準統一性最好的注腳。據介紹,現在日本游客手持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在韓國的機場可以下載韓國機場商戶的電子優惠券到手機中,這樣,日本游客就可以在韓國享受商戶優惠的折扣。同樣,韓國游客在日本的機場時,用NFC手機也可以享受到日本商戶的優惠。這是在全球統一的移動支付標準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對于移動支付標準,萬事達卡也認為,移動支付標準最好還要遵循全球的標準。不能全球各地都出不同的標準,必須具有互通的全球標準是普及電子支付所必須的條件。
受理環境整體日趨完善
有業界專家認為,之所以前幾年NFC在中國還未實現大發展,是受困于NFC手機及受理環境的不完善。而現在這一誘因已破冰。
易觀智庫發布報告顯示,今年第3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為4917萬臺,同比增幅高達121%,當季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至77.1%。
中國新創企業孵化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日前撰文預測,今年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數將達到2.5億,明年可達到5億。
不僅是智能手機廠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都在推動產業鏈伙伴開發此頻率上的NFC手機。據悉,中國聯通攜手招行推出的手機錢包已經完成測試的NFC終端有7 款。中國移動主導的TD產業鏈也在緊跟NFC手機發展潮流,今年7月首款具備NFC支持的TD-SCDMA手機已研制成功,中國移動計劃在12月份推出開放SIM卡空間的NFC手機錢包。同時,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明確表示將于2013年銷售1000萬部支持NFC功能的TD-SCDMA手機,以加速國內 NFC手機支付的發展。
在NFC受理環節,區哲瀚認為,對NFC手機支付收單終端的改造是中國發展NFC手機支付的一個重要步驟。區哲瀚表示,雖然在技術層面中國從電信運營商到中國銀聯都在大力推動,但是在收單方面,收單終端應該有統一性。他進一步表示,中國存在著解決這一情況最好的契機,那就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推進的從磁條卡遷移到芯片卡工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對現有的收單設備進行替換或改造,而將非接觸功能接入是完全沒有難度的。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日前表示,中國在2015年之后將磁條卡全部更換為IC卡,也正是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關鍵機遇。
但區哲瀚也表示,雖然有些收單設備在接受芯片卡非接觸式刷卡時沒有問題,但這并不代表此設備在受理NFC手機支付時同樣順暢,因此,應在改造收單終端時考慮這一情況。
在收單終端方面,作為中國移動支付的主推方中國銀聯已經開始大規模改造工作。
據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介紹,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國銀聯已經完成105萬臺POS機的非接改造,今年年內計劃突破120萬臺,初步形成100多個適合金融IC卡和手機信用卡支付的“非接商圈”,覆蓋公交、出租以及機場、鐵路、學校周邊的受理環境。業內人士估計,按照目前POS機的改造速度,年內國內非接POS機將達到150萬臺。
多場景應用需共同努力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常務副會長表示,移動近場支付標準的基本確定,發展的前景更加明朗。但也存在著諸如商業運作模式形成、可信服務管理平臺建設、支付安全保障等問題。
雖然NFC技術上沒有障礙,但技術只是工具而已,區哲瀚表示,NFC手機支付要快速發展,最終需要一個完善商業模型,需要多場景應用,從而形成多贏局面。在他看來,這也是NFC手機支付在中國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區哲瀚表示,中國銀聯、銀行和運營商一起協同作用才能讓產業更好的發展。NFC手機支付需要銀行、運營商,以及各服務提供商,除了提供基本的支付業務之外,還需整合加入生活范疇的應用。比如在韓國,已經可以用NFC手機當門禁使用。他認為,這需要整個環境慢慢成熟以后,加入更多的個性化的應用促進整體的環境更加完善、豐富。要有普適性的大應用,也要有適合地區化業務的小應用,從而實現長尾理論的要求。
那么,還有哪些NFC應用值得關注呢?有關專家表示,將來NFC手機支付要發展,就需要將其他市場的的支付方式進行整合,包括票務市場、零售業市場、版稅市場等。
中國市場在NFC方面的應用場景推廣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NFC應該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國際咨詢機構Gartner市場總監表示,通過觀察全球市場可以發現,NFC在支付和票務以外,其實還擁有諸如物聯網、社交網絡、游戲、設備識別以及接入控制等很多應用場景。
比如在英國,NFC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當地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當游客走進某藝術館,只需要將手機對準繪畫作品下方的接觸點,以NFC實施數據傳輸,游客的手機上就會顯示該作品的作者背景、創作年代等一系列信息;而在法國尼斯市的城市公交亭、咖啡館以及戶外海報上,NFC應用更是隨處可見。咖啡館提供的免費上網服務不再需要輸入用戶名、密碼等繁瑣的步驟,用戶只需在進門時將手機輕觸商家固定的接觸點即可。
多種觀點認為,未來兩三年中國將進入 NFC手機支付爆發期,更有觀點認為NFC手機支付將取代大多數支付方式成為主流支付方式,對此,區哲瀚表示,NFC只是支付方式的一種,還有很多支付方法,支付方式將呈多元化態勢。未來不應該是一種支付方式把所有支付蛋糕都吃掉,共融性、多樣化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NFC是前景很好的那塊蛋糕,但不是唯一的一塊。(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