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一些治安視頻監控成“花瓶”
  家住莞城的蘇女士(化名)打來熱線電話,位于鬧市的店鋪半夜被盜,第二天早上都沒治安巡邏發現,還是別人打電話告訴我的。” 
  在市人大會開幕的當天早上,蘇女士很受傷。 
  蘇女士能理解東莞人多警少的現狀。可她也不禁質疑,政府已大手筆在全市安裝了大量視頻監控,為何還是斷不了盜搶的尾巴? 
  市人大代表、大嶺山鎮鎮委書記詹文光等也關注到治安防控能力不足的“硬傷”。 
  大嶺山代表團的市人大代表爆料,全市路面治安視頻有8000多個,社會面視頻監控16萬多個。“某些視頻監控人員概念模糊,不知道看什么、該怎么看,甚至不懂如何操作系統設備。” 
  這樣一來,好好的視頻監控卻變成了光棍司令“白搭”。 
  所以,他們建議,建立健全視頻監控系統運行、值守、處置等制度,堅持日常保養、定期維護與緊急維修相結合,加強對治安監控設備的在線巡檢、故障診斷、維護升級等全程動態管理。 
  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個體戶、住宅小區等社會面的視頻資源,也可納入公安機關資源,真正實現全市治安監控資源“大共享”。 
  一些視頻監控員缺乏技能培訓 
  詹文光等代表拿出一份詳實的數據。目前,我市建成路面治安視頻監控8000多個,治安卡口30多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社會面視頻監控16萬多個。 
  記者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裝每個視頻監控500元計算,裝16萬個視頻監控就要花8000萬元。這還不包括路面視頻監控。 
  然而,由于視頻監控沒有統一的標準,以及在日常維護和管理上,還存在不到位、故障率偏高等問題。 
  同時,視頻監控系統品牌不一、型號各異,難于開展有效的資源整合共享,社會面的大量視頻資源至今沒有實現聯網共享。治安視頻監控就等于是花瓶“好看卻不中用”。 
  詹文光等代表繼續爆料,因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必要的業務技能培訓,“某些視頻監控人員概念模糊,不知道看什么、該怎么看,甚至不懂如何操作系統設備,更不會檢索視頻圖像信息和開展視頻圖像信息研判。” 
  建議升級視頻監控網 
  詹文光等市人大代表建議,進一步完善街面防控網。 
  可組織巡特警、交警、社區民警、治隊員等巡防力量,在主要街道、公共復雜場所、案件高發區域,強化治安管理和巡邏。 
  “將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三輪車夫等職業群體納入街面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作為治安防控的重要資源和輔助力量。”詹文光等市人大代表正是看到了職業群體的流動性強、接觸人多面廣、掌握信息量大、易發現違法犯罪等優勢。 
  社區防控網也是代表的法寶。 
  如在社區積極推廣落水管防盜叉、門窗報警器、視頻監控探頭等技防設施。 
  在單位的要害部位,如財務室、重要物資倉庫等,安裝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等技防設施。 
  最重要的挖潛地,仍在視頻監控網。 
  詹文光等代表建議,加大經費投入,新建一批一類高清視頻監控點和高清視頻監控點、高清治安卡口。 
  同時,對已建成的治安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必須要加快公安機關內部的視頻圖像、技防報警、卡口信息等資源的高度整合,實現市、鎮(街)的互聯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