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話題  >  正文

物聯網撩動世界:一物一ID一網一世界

作者:RFID世界網 收錄
來源:《商界評論》雜志
日期:2013-01-14 10:48:46
摘要:麥德龍在幾年前開始的“未來商店”計劃,通過RFID標簽來標記每件商品,為每個貨架都安裝了讀卡器。當貨物不足的時候,倉庫會接到通知而自動補貨,當顧客離開超市的時候,門口的讀卡器將會自動計算出購物車里所有貨物的總價,然后連接銀行從信用卡里自動扣款。
關鍵詞:RFID物聯網

  Q:物聯網是一個網站嗎?

  A:不是。如果說互聯網是把人與人聯系起來,那么物聯網就是加入了物,人可以跟物品交流,物品可以主動顯示關于它自己的信息。

  Q:怎么主動顯示?人和物品怎么交流?

  A:比如你去超市買菜,蔬菜的“標簽”就會顯示出它的健康度、新鮮度。這個“標簽”可以是芯片或者傳感器,取代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普通紙質標簽。

  Q:好神奇,那這個東西貴不貴?

  A:現在很貴,不過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規模化,你要相信總有一天會像其它科技產品一樣,價格變得很“親民”的。事實上,現在的二維碼可以算是簡單形式的物聯網“標簽”,只是還沒有“未來標簽”高級而已。

  Q:你的意思就是說,物聯網里面的東西,比如像杯子、水壺、洗衣機這些東西,都有那種可以感應的芯片?是聲控的還是遙控的?

  A:這其實就像是給所有的東西都裝上了一個“大腦”,讓它們會“思考”、會“說話”。雖然現在由于成本原因,你的杯子和水壺暫時只能“想”,還不能說,但等到前沿科技大規模民用化的那一天,它們就可以“告訴”你,你面前的那盤菜里,哪些食材對你的身體是有害的,哪些食材是你的身體最需要的。

  Q:這種技術看上去是人們研究的結果,但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普及的話,人類會不會越來越懶惰?

  A:也有這個可能,如果你只把興趣聚焦在智能便捷工具,而忽略智能健身器材的話。當然你可以用節約下來的時間做更多其它的事情,比如約會?

  Q:你們說的“一物一ID,一網一世界”,意思是不是物聯網的東西都有一個ID號碼?

  A:在未來的物聯網世界,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也就是ID,而且是動態的,隨時可以從它的身份證上查看它發生的變化。

  Q:發生的變化?會發生什么變化?

  A:比如,食物會變質、設備會老化、機器會出現故障。我們的芯片或者感應器隨時都在監測,然后反饋成數據,展現在我們眼前。就像你在家里煎牛排的時候,你家的鍋會隨時告訴你牛排現在幾成熟。

  物聯網:一物一ID,一網一世界

  ■文/辛江,科技專欄作家

  高峰是江蘇省常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農戶,以前,種地對他來講是個苦差事,不過從2011年起,他就開始用手機種田了。通過手機上網,他隨時可以查看地里的土壤濕度、大棚溫度等監測數據,然后根據需要,發送短信遠程控制他田地里的水閥開關,給特定的地塊澆水,或是發送短信開關大棚里的排風扇、遮陽棚、空調等設備。看到種地可以變得如此輕松,2012年,他又準備擴大種植面積。據他介紹,現在他已經種了一百個大棚,相當于60畝田,相當于過去的十倍。

  這種改變始于2011年4月,江蘇省常熟市通過了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評審,規劃面積5.2萬畝,集農業生產、生態休閑、科技示范為一體,這也改變了農業的形態。

  而江蘇南京,也開始利用寬帶網絡和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農貿市場。當農作物成熟以后,每天運到市場上,在幾分鐘之內,蔬菜檢測系統就能夠檢測出蔬菜的各項安全指標,檢測的結果和數據以及它對應的賣菜商戶的信息,會自動上傳到農貿市場的中心平臺,然后公布在網站上。人們出門買菜的時候,只要拿出手機,就能掌握第一手的價格信息,真的是貨比三家。

  撩動世界的“神經中樞”

  IBM[微博]在2005年提出了“智慧地球”計劃,從電能、醫療、銀行等諸多領域提出了“智慧化”的目標,試圖通過軟件和傳感器協調工作,讓人們能夠更快地應對突發狀況、更好地享受生活;而惠普[微博]在2011年提出了“地球中樞神經系統”計劃,則試圖將多種傳感器和無線網絡設備結合在一起,為所有的自然環境和人工建筑添加一套數字化的感官。

  遍布各處的傳感器就像一大群隨時相互交換信息的小螞蟻,它們共享的信息將會成為管理者的決策依據。這些都是我們目前生活中的物聯網,只不過只能算是局域網的規模而已。將這樣的思路推廣,人們的確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收益。雖然我們現在還不會像《生活大爆炸》中的物理天才謝爾頓·庫珀一樣,用RFID和計算機來管理自己的襪子,但是零售商早已開始了這樣的嘗試。

  麥德龍在幾年前開始的“未來商店”計劃,通過RFID標簽來標記每件商品,為每個貨架都安裝了讀卡器。當貨物不足的時候,倉庫會接到通知而自動補貨,當顧客離開超市的時候,門口的讀卡器將會自動計算出購物車里所有貨物的總價,然后連接銀行從信用卡里自動扣款。

  和10年前相比,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更方便、更智能、更強大的信息工具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將這一切連接在一起的物聯網,將會帶給我們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地球的全身整形術

  現在我們和未來之間已經不再存在太多的技術障礙,物聯網開始變得更像一個商業問題。

  雖然人們從幾年前就開始對物聯網寄予厚望,甚至有人引用IBM前任CEO郭士納的話來試圖證明,物聯網將是下一代革命性的計算模式,就像計算機和互聯網帶來的革命一樣。但是人們也同樣意識到,物聯網的建設將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比互聯網的規模要大得多。

  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信息化工程,絕非任何一個團體、公司或者國家可以單獨承擔的。雖然技術的門檻已經跨過,但是相關產品的成本因素,也決定了物聯網企業幾乎不可能在所有領域全面開花。就目前來看,廠商們都在試圖采用從某個應用領域進入,試圖占據穩固的地位以拉大與其他對手之間的差距,而許多企業使用的技術標準也有種種不同,這可能會為將來各個物聯局域網的連接形成阻礙。

  與當年互聯網發展的狀況類似,只有在出現一個統一標準之后,物聯網才能夠更快地發展,網絡之間相互連接將會帶來指數級別的變化,而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然而,這樣的統一標準,也只有在漫長而激烈的市場爭奪戰之后才會出現。畢竟物聯網牽扯到太多的技術、標準、商業乃至法律問題,要一步跨入物聯網時代,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就像藍光和HD-DVD之爭一樣,最終市場將會選擇某個標準成為主流,而目前廠商們將不會放棄任何可能性。互聯網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的狀況很可能會在物聯網時代重現,物聯網也許會像互聯網一樣,在經歷過極度繁榮的泡沫后,才會獲得冷靜而長足的發展。物聯網將在那之后才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目前國內關注的物聯網概念,大多更像是傳統流程的改造,無論是以RFID取代條形碼還是以無線網取代固定網絡,都并沒有涉及到物聯網的更深層次——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以軟件幫助人們更好地做出決策。無論如何,物聯網的未來,已經開始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點評:

  打開未來的任意門

  ■文/王鵬飛,靈動快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物聯網可以說是傳統行業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連接的紐帶,這扇虛擬與現實之門可以是多種技術,RFID、二維碼、圖像識別、指紋識別……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RFID技術作為入口,在傳統行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認可。可以看出,在每一枚自動識別標簽背后,其實是開啟了一扇任意門,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切換到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沃爾瑪,可以全程跟蹤倉儲、物流管理中的每個環節;而在麥德龍則是補貨和支付。

  在這里,RFID的“自動”已經將物聯網的能力盡顯無疑。但是,每種技術都有自身的優勢與不足,自動識別在物聯網中的應用還只是冰山一角,僅有RFID,這個故事并不完整。2006年之后,3G來了,WiFi來了,智能終端來了,也為物聯網帶來了新的機會。

  實際上,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在非智能手機的機具識別時代,是建立了一套會員卡系統,實現了商家監測信息的一個閉環。在智能手機時代,APP軟件、二維碼及云計算技術的加入,則拓展了生態鏈,建立了一套更加精準有效、電子化的廣告營銷系統,讓廣大的消費者也成為一環,參與到整體的互動環節中來。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將會形成一個基于物聯網的泛廣告平臺系統,圍繞廣告,用戶可以發生的行為包括瀏覽、查詢、互動、購買,這些行為將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曾經有業內專家稱,未來3年內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在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數字城市、智能醫療、車用傳感器等領域率先普及,預計將實現約3萬億的總產值。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就中國企業而言,國內目前介入物聯網的,99%都是小企業,雖然熱情度很高,但技術底蘊不強,資金有限,所以難以取得產品的革命性突破,比如傳感器終端一直體積很大,不實用。這已引發對物聯網產業是否會出現“賺快錢”模式、曇花一現的擔憂。華為、中興等電信巨頭在云計算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但是同樣在物聯網領域卻介入很少,至于原因,業內普遍認為,主要是物聯網市場規模并未做大。

  實際上,哪怕全球物聯網依然還處于初級階段,物聯網盡管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領域都有了一定突破,但還沒有大規模進入消費領域,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物聯網特征還沒有顯示出來。這就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市場有限,無法形成規模化和標準化,物聯網技術應用成本很高;二是無法形成橫向和縱向的產業鏈,專業化不夠,交易成本就會很高。

  也就是說,物聯網產業未來必然需要完成從技術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換。我國物聯網基本標準體系由多個行業百余家企業共同參與,但是主導者基本都是來自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機構,停留在科技研發的層面。

  物聯網商業價值的開發時機尚未成熟,消費市場也還處于孕育之中。

  而未來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物聯網的大門一旦推開,所有人就再也沒有隱私可言。在此前已經開始推行物聯網的韓國、日本等其他國家,因為物聯網侵犯個人隱私而遭到民眾的強烈抵制。不僅如此,由于物聯網的技術特征,所有人隱藏在身后的另一面,將會通過物聯網為其他人所窺知。隨著物聯網的成熟,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凸顯。

  以前在安全問題上,考慮更多的是多通道、多備份,通過及時斷網就可以應對特殊情況。但未來一旦實現物物、物人互聯,所有的信息,都將暴露在每個人的面前,企業的商業機密也將難以幸免。這樣的特性,也必然決定了物聯網的推動會是一場來自各方不同利益的激烈博弈。(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