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七成功能成擺設 智能電視應用不令人滿意
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智能電視已成多數企業的主導產品,其市場認知度也達到96%。但智能電視的應用卻不令人滿意,接通率只有不到30%。

智能電視七成功能成擺設智能電視應用不令人滿意
智能電視相較于傳統互聯網電視,最大特色就在于其出眾的互動娛樂體驗。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選購智能電視,用戶體驗和智能應用的豐富性最為重要。
電視市場盡顯智能化
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發展高層論壇上,出席會議的代表認為,2013年將真正迎來智能電視時代。
繼手機智能化普及以后,電視智能化進程明顯加快。2月以來,國內主要彩電制造企業先后發布超過30個系列的智能電視新品,并不斷升級更新。智能電視產品也正從三個方面不斷完善成熟:一是系統平臺的開發,二是人機交互的簡易化,三是智能內容的豐富,使智能電視更加貼近生活。
然而,在市場熱鬧的背后是智能電視的功能使用率低。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智能電視銷量將突破800萬臺,但與產品占有率提高不同步的是,目前智能電視的接通率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根據多家市場調研公司合作的調查顯示,真正的互聯網電視活躍用戶比例還不到10%。
七成功能成為“擺設”
調查發現,目前,智能電視接通率只有不到30%。即購買智能電視的用戶中,只有30%的用戶真正使用了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服務,其他七成電視的智能功能基本沒被使用。
針對這種狀況,近日中國商報記者進行了采訪,經過疏理后發現有幾種原因制約了智能電視功能的使用。
一是產品功能使用不方便。相對手機來講,電視在智能化水準上仍有差距。調查發現,智能電視應用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如上網慢、畫面不清晰、卡屏、畫面定格等問題。一位網友表示,現在市場上很多智能電視,功能看起來花哨,但在日常使用中根本用不到。
二是跟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有關系。目前仍有不少消費者、特別是年齡較大的消費者,仍然把智能電視機當作看電視的設備,不知道還有上網、繳費、查詢等許多功能。今后,隨著年輕人的關注和使用增加,有望進入爆發增長期。
三是智能電視未有完整的規范及判定的標準,導致市場混亂,魚目混珠,這也使得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智能電視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從而也使得很多消費者選購的智能電視功能成為了一種裝飾。
四是應用開發商難盈利。在開發成本高盈利難的情況下,市場上缺乏真正適合智能電視的操作平臺。
目前看來,智能電視產品陷入了兩難的處境,內容與服務上拼不過個人電腦,操作便利上拼不過智能手機,這對于國產智能電視廠商來說,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注重用戶體驗
近年來,從3D電視到智能電視、云電視,再到4k電視,彩電的功能越來越齊全,然而,消費者卻感到云里霧里。如何提升用戶對智能電視的使用率,成為2013年國產彩電廠商需要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未來智能電視的發展應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沒有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應用,智能電視將是個空殼。
“真正好的應用,不是靠某個人的聰明能夠想出來的,它的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用戶群的積累,用戶數據的積累。”歡網CEO吳盛剛在會上發言表示,應當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受,將彩電業的競爭從技術升級過渡到用戶體驗。然而,真正做好用戶體驗并非易事。自從智能電視發展開始,提升用戶體驗就成為眾多廠商的目標,經過兩年的發展,效果并未達到預期。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研究咨詢部主任彭健峰指出,那些根據用戶要求做出來的、僅滿足設計師和工程師要求的產品和功能,用戶在學習和使用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障礙,最終成為閑置的功能。因此,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是開發熱銷產品的關鍵。
有預測認為,到2015年年底,預計網絡智能電視的保有量將達1.5億臺,市場空間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