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產業鏈強調合作 移動支付展開占位賽
如果說2012年是移動支付市場啟動元年,那么踏入2013年,不可限量的移動支付市場空間像巨大的引力中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全心投入,一場移動支付風暴正在醞釀形成。據公開發布的數據,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移動支付業務試點,盡管還沒有成功案例,但并不妨礙全球主要支付公司、通信運營商、商業銀行、手機制造商、軟件公司等對移動支付領域的高度關注和巨額投入。一場有競爭有合作的移動支付新興市場占位賽賽事正酣。
長產業鏈更強調合作
產業鏈各界必須加強合作,才能推動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
在近期結束的中國國際金融展上,各大銀行、中國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設備商、卡商均傾力上演移動支付“秀”。在這場秀中,既有中國銀聯的閃付大出風頭,也有拉卡拉獨特的解決方案將手機變為刷卡機,還有手機掃描二維碼實現支付等。支付環境也從商家支付延伸到家庭支付,大唐微電子家庭用的讀卡機就展現了這一前景。聯動優勢的U付平臺發布了近期備受市場關注的移動支付終端類產品——U刷,U刷能夠為物流COD、保險、教育等行業用戶提供商戶收款、線下收單等經營類服務,同時也能為個人用戶提供賬單號支付、便民充繳還款、條碼掃描等生活類支付服務。
在眾多移動支付技術中,最主流的則是中國銀聯展示的閃付,這是一種與傳統金融磁條卡接觸式刷卡不同的支付方式——只需要將卡貼近“閃付”POS機,就可以讀出信息,前提是把金融磁條卡換成金融IC卡。據中國銀聯統計,2013年元旦期間,金融IC卡的支付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倍,通過“閃付”實現的交易增長近4倍。至2012年年底,中國銀聯支持閃付的POS機已經達到110萬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要求,各大商業銀行在2015年之后,所發的新卡要全面過渡到IC卡,而目前金融卡每年發卡約在4億~5億張。被寄予厚望的移動支付,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強勁生長。“我們提出要廢掉信用卡,正是由于金融卡的智能化與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從而產生出這樣的機會:完全可以用手機支付來代替原來的信用卡支付。”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
手機支付技術百花齊放,所涉及的產業鏈條相對綿長。如何把握這條綿長的移動支付產業鏈條,尋找到合適的切入口呢?
北京賽迪投資顧問公司城市投融資部總經理徐錕說:“對于移動支付產業鏈上各方來說,不論是網絡經營商還是金融機構等都應該清楚地看到,單個團體不可能成就消費者支付手段的革命。移動運營商、銀行、信用卡協會及有影響力的貿易商如果想在移動支付領域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攜起手來加強合作,推動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
銀聯靠標準和網絡搶占關鍵位置
中國銀聯有廣闊的網絡資源,有利于將其主導的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盡管產業鏈綿長,但必須有幾個關鍵環節或者龍頭企業,才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東榮日前針對移動支付撰文指點行業:發展移動支付,首先要統一標準,然后再實現互聯互通、安全可控、一機通用以及通過合作共贏。
2012年,手機近場支付的標準塵埃落定,中國銀聯主導的在13.56MHz頻率上的非接觸支付技術一統江湖之勢已經形成。中國銀聯副總經理柴洪峰說:“銀聯根據現階段商業銀行、運營商、第三方等合作機構的業務實際情況和利益訴求,成功搭建了‘以NFC-SD戰略模式為先導、以NFC-SIM為突破等多種模式’的產品體系。同時,針對存量市場,也提出了不必更換手機,只需更換SIM卡、SD卡或者增加手機配件的產品解決方案,針對特殊場景還補充了無卡預約、支付控件等產品類型。”
徐錕說,銀聯有廣闊的網絡資源,有利于將這種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目前,在移動支付的業務合作上,中國銀聯已經聯合商業銀行、移動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多個省市開展了移動支付業務合作。中國銀聯與中國電信在北京、遼寧、山東、湖北等地開展基于雙界面SIM卡的業務合作。同時,中國銀聯與中國聯通在北京、上海、寧波等地開展基于雙界面SIM卡和純遠程支付SIM卡的合作。
此外,中國銀聯與中國建設銀行的試點工作已在北京、上海等13個地區同時開展,并與重慶農商行試點將公交應用整合到移動支付當中。中國銀聯還和翰銀、錢袋寶、新利、銀達潤和等多家第三方機構展開合作。
據中國銀聯移動支付部總工程師徐晉耀透露,中國銀聯正在建立自己的TSM系統和運營服務體系,并計劃在今年年初正式上線運行。他說:“TSM(可信服務管理平臺)決定了它必須是一個開放的合作體系,目前我們正在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進行深入的探討合作,當前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
移動運營商作用不可替代
移動支付不僅可以為移動運營商帶來增值收益,也可以為銀行和金融系統帶來中間業務收入。
從行業間整合需求的角度來看,對銀行而言,其機會與挑戰就在于將其現有的服務連接到移動設備上去。銀行擁有以現金、信用卡及支票為基礎的支付系統,并在重要的相關服務中占據壟斷地位。然而,如果移動運營商準備建立自己的支付網絡,那么銀行與信用卡協會在移動支付時代將失去中間人的位置。事實上,虛擬錢包包括結算卡、預付卡、收費卡及非銀行的信用卡。在這種前提下,移動運營商可以提供鑒定、清算和清償服務,即通過移動電話直接向消費者發購物賬單。
對移動網絡經營商而言,應盡快開發出能增加消費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誠度的業務,只靠移動支付業務的開展可能會耗費大量時間。在這個領域,銀行擁有移動業務經營商所缺乏的現有支付體系的入口、精確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費者在進行支付時所信任的品牌名稱。如果銀行提供經驗及經營領域,移動運營商提供管理及引導消費者行為,一種互補性的關系將會形成。事實上,這種關系很可能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使得移動支付在大量交易中成為支付手段的首選,包括在各個零售點。這樣,移動經營商平均用戶消費值將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總之,移動支付不僅可以為移動運營商帶來增值收益,也可以為銀行和金融系統帶來中間業務收入。要推動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必須構建一個由移動運營商、移動支付平臺運營商、行業商戶、銀行、最終用戶等環節組成的良性循環產業價值鏈,產業鏈上所有參與者需要共同努力。(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