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小企業的大機會? 大數據時代亟待跨"數據鴻溝"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13-02-25 15:48:48
摘要:云計算上,一個較為悲觀的觀點是,中國企業已經沒有多少機會。由于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長時間、大范圍的部署和持續的更新維護,有足夠的資源、實力去構建大規模云計算平臺的企業并不多。

  大數據時代,用戶只要一個手機甚至一個屏幕,就能從“云”中調用所需數據來完成工作。  

  大數據時代——

  更要跨越“數據鴻溝”

  云計算上,一個較為悲觀的觀點是,中國企業已經沒有多少機會。由于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長時間、大范圍的部署和持續的更新維護,有足夠的資源、實力去構建大規模云計算平臺的企業并不多。

  “當時我說,縱觀全球,也不會有太多的公司有資格成為云平臺的掌控者,如今看來,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少數公司位于第一軍團。”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博士說,到大數據階段,大數據是信息化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大數據就像黃金,它對于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是一種核心的競爭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司副司長陳英認為,大數據所蘊含的價值如今正在逐步釋放,大數據的挖掘利用對提升政府管理職能和企業的決策能力、創新發展模式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發展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對于推動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加速經濟發展轉型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陳英表示,目前發達國家已開始了大數據的戰略部署,我國要加快這方面的探索,依托自主創新,掌握自主的大數據技術與裝備,務實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目前國內相關企業正加快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中關村在大數據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技術發展被認為與美國硅谷同步,海量數據挖掘等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云基地內聚集了一批掌握大數據尖端技術的領先企業。目前,由企業、高校共同發起的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已經成立,以進一步加快中關村大數據產業生態環境的構建,力爭引領未來大數據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大數據產業已經納入《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2013—2015年)》,將開展大規模云運營服務和大數據挖掘服務。

  去年末,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規劃了國內首家大數據處理與服務專業園區,目標是到2017年建成以西咸新區為核心的國家級大數據處理和服務產業集群。騰訊公司也在近日表示,將把下一代騰訊網打造成“大數據”時代的智慧門戶。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數據已經被認為是寶貴資源,任何一家有雄心、渴望獲取洞察力的企業,都應及早制定大數據戰略和方案。”張亞勤說,否則,所有的機會將被“數據鴻溝”所延宕。

  大數據時代——

  對小企業意義非凡

  對于原本就十分龐大的IT巨頭來說,大數據是不是只是它們的機會?

  來自百度的專家說,“擁有大數據的企業,它在數據的處理能力方面,肯定有先天的優勢,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要求是豐富多彩的。作為一家企業,哪怕你是百度這樣的企業,也滿足不了所有用戶的要求。貼近社會、貼近用戶這樣的一些中小開發者,甚至是一些個體開發者,他們了解用戶的需求,開發出豐富多彩、很多、很小的應用,有些是大公司想不到的。”

  實際上,大數據的擁有者和第三方開發者之間可以有著很好的結合點。比如百度地圖中的定位技術開放出去,第三方開發者可以調用這個技術,使其開發的應用功能更強大、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這樣講,擁有大數據的企業,它對整個產業鏈的拉動應該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對于那些擁有行業經驗,并熟練掌握云計算開發和應用技能的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來說,則更是意義非凡。張亞勤說,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一些明星初創公司,人員規模只在數十人,但對某個行業擁有深厚知識,并能通過云和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快速解決該行業的共性需求。在未來數年,這樣的“小而美”、“快而精”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并做出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顛覆性產品。

  “現在最火的做數據分析的公司,都是小公司,十幾個人、幾十個人。”張亞勤介紹說,中關村有一個扶持小企業的微軟“云加速器”項目,第一期大部分都是做消費者社交、手機的,到第二期,有2/3的公司是做大數據分析工具,石油、農業、企業社交、教育等各行各業都有。

  專家認為,由于數據分散在各行各業,大數據時代可能不會出現“數據壟斷”現象,但是要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數據的開放,甚至讓數據可以像商品和貨幣一樣互相交換流通。除了互聯網領域,我國金融、電信、工商、交通衛生等行業已積累大量的數據資產,如何喚醒這些數據,是推動大數據在行業中應用的關鍵。

  大數據時代——

  對依法管理互聯網提出更高要求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依法管理互聯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數據量越來越大,當個性化、隱私性的數據越來越多,怎樣去使用這個數據,是很有爭議性的。”張亞勤說。

  由于相關的法律界限不清晰,有些企業可能會利用數據做一些讓用戶不高興的事。對廣大的網民而言,無論是電商、搜索還是微博等互聯網服務商,盡管是對用戶群體行為數據的挖掘,得出一些趨勢性的報告,但如果這些報告被用來獲取商業利益,依然有一種隱私被窺視的感覺。

  最近有上千家公司寫信抗議微軟,緣于在最新版的微軟IE瀏覽器中,增加了一個私密瀏覽的可選功能,用戶在這一模式下用瀏覽器干了什么事,別人都無法看到。典型的應用就是當用戶選擇開啟這個功能,如果瀏覽淘寶網,包括點擊感興趣的商品、下單、購買等,淘寶網都無法跟蹤和搜集用戶的一系列在線行為,也分析不到相關的數據信息。對那些不喜歡預先告知用戶,直接進行后臺數據抓取的互聯網服務商來說,是非常不歡迎這個功能的。

  與此同時,信息安全的問題仍然存在。張亞勤認為,大數據本身的一些安全性問題,實際上也正是云計算所具有的。服務器被黑客攻擊之后,存儲在云上的數據有可能包含著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的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就可能會被黑客所利用,造成安全隱患。要解決大數據所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更清晰的商業規范,以及更好的獎懲制度。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國內大數據市場正處于快速起步階段。在國家層面上,相關部門應該提早介入,就這個產業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和布局,以便在未來保障信息和經濟安全運行。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