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不死 LBS永生
2012年,LBS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這次是搶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的一場競爭。無論是由圖商轉型移動互聯網的高德,還是將LBS提升至戰略高度成立事業部的百度,抑或是擁有3億微信用戶打造街景服務的騰訊都加入了這場競爭,再加上諸如O2O等新興的概念,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這場爭奪入口的競爭注定會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有可能會奠定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基礎。
那么,經過去年這一番折騰,今年又會如何發展呢?
百度在2012年宣布成立LBS事業部同時提出“智享生活”計劃,淡化了“出行助手”等概念,希望借此實現由工具向平臺的轉變。據媒體報道,百度LBS事業部不再將用戶數量的增加視為最大的挑戰,而是將“生活消費比”作為當前主要指標之一,也就是有多少用戶不僅將百度地圖等產品當作工具使用,還會在相應產品中進行餐飲、團購等生活消費。這種指標要求已經在百度地圖上得到了體現:在應用界面的導航欄中將“附近”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甚至一度只要用戶打開百度地圖,“附近”功能的菜單就是延展狀態,希望借此引導用戶使用。但這種做法卻遭到用戶的質疑。航班管家CEO王江就曾發微博表示希望有個比百度地圖更加干凈的地圖應用,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因此,在這種考核壓力和用戶體驗之間尋求平衡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在百度將移動互聯網提升至戰略層面,自身又缺乏具有實力占據入口位置的明星產品時,百度地圖在2013年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高德在今年初正式跨入億級俱樂部,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高德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戰略的成功,也初步完成了建立“移動位置生活服務門戶”的目標,對于高德這樣一家原本沒有太多互聯網基因的圖商來說實屬不易。可以說,高德的戰略目光還是很敏銳的,當2011年大家還在感慨“簽到已死”時,它就已經瞅準了“生活服務”的市場。當擁有了過億用戶之后,還能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就是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高德初步給出了答案。除了向上繼續拓展內容合作商,不斷增加生活服務頻道外,高德向下也在積極鞏固用戶能持續停留在自己的平臺上,相應的舉措就是與新浪微博達成戰略合作,在本身已經具備交通互動圖層和位置共享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社交元素,提升用戶活躍度,同時也將新浪微博中關于某個地點的微博內容聚合到自身應用中,形成即時更新的點評信息。對于高德來說,已經沒有了退路,如果它能夠繼續深化社交元素,想必會成為中國的Waze。
騰訊在2012年給了大家一個驚喜,街景服務的上線讓騰訊成為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個愿意吃螃蟹的,并憑借其影響力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騰訊的移動開放平臺中,LBS占據一席之地,街景作為獨一無二的資源也將提供給所有開發者,開發者可以調用接口在應用里顯示所在地方的實際街景數據,將在未來O2O及與生活結合的商務應用里發揮重要作用。馬化騰在多個場合都對外提到了街景的重要性,希望將其打造成戰略性產品。目前騰訊已經推出了街景手機客戶端,通過分享,可以將其發布在微信、微博、人人等社交平臺,尤其是與微信的打通更令人期待能產生何種新的能量。由于微信被賦予了更多開拓O2O的重任,因此SOSO地圖及街景不必像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那樣過度關注本地生活服務,反而能夠更好地關注地圖及街景本身,在產品創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LBS已經成為了基礎設施,本地生活服務、社交以及技術創新都會在此之上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形態,而這些也僅是冰山一角。未來所能產生的一切都依賴于我們的想象力。(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