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思創:待EAS回暖,推RFID起飛
資本市場風云20年,誕生過為數不多的百元股,而頂著“EAS行業領軍人”的頭銜登上資本市場舞臺的中瑞思創即是其中一只,不過這百元金冠只戴了不足兩個交易日就成過眼煙云。面對“百元不再”和業績下滑的現實,中瑞思創將靠什么再造輝煌?
現狀:百元股已成歷史
主營電子商品防盜系統 EAS產品、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產品的中瑞思創于2010年4月30日登陸創業板。盡管其發行價格與同日上市的國民技術(300077)、寧波GQY和數碼視訊(300079)相比并不算高,不過,58元的發行價在當時仍排在創業板的第9位,發行市盈率也高達72.5倍,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 98600萬元,超募資金即達77013.29 萬元。
中瑞思創也不負厚望,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044.06萬元,同比增長33.53%;實現凈利潤 8486.02萬元,同比增長 42%。年報給力的同時,公司股價也穩步向上攀升,直逼百元大關。而直接將公司推向百元股寶座的是公司推出每10股轉增15股再派15元現金的大紅包,就在該分配預案公布的第二天,中瑞思創股價一舉創下104.08元的最高紀錄,正式進入百元股行列。
不過這風光并沒有維持多久,隨后中瑞思創公布的2011年一季報宣告公司業績變臉,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加上高管在剛剛跨過解禁的門檻之后即大手筆套現,使得中瑞思創股價跌得一發不可收拾。即使復權后,公司目前的股價也僅在33元左右,較發行價已跌去4成以上,離百元價則更是“遠在天邊”。其機構投資者也是換了一樁又一樁,2010年底,中瑞思創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3只公募基金,1只信托,1只社保基金共計5家機構投資者,而伴隨著股價的下滑,這5家機構也迅速從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消失。2011年第三季度,中瑞思創迎來了作為QFII的第一生命保險株式會社,隨后公司高管又傳出增持的消息,但仍然沒有止住公司業績下滑的步伐。2012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33427.76萬元,較2011年同期下降了4.52%,實現凈利潤7116.5萬元,同比降23.56%。對于下降的原因,公司總結為兩方面:一是公司加大收購海外子公司,加大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力度,收購費用及市場開拓費用增加;同時公司已投資、收購的子公司尚處于業務開拓或整合階段,目前尚未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公司傳統業務訂單減少導致收入下降造成利潤同比下降。
一邊是業績的下滑和接連不斷的對外投資,一邊是QFII長達一年的青睞以及高管大手筆增持,中瑞思創未來究竟還能否再現當年的耀眼光芒?
前景:EAS老將+RFID新貴
作為在EAS和RFID領域均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業內人士表示RFID業務未來有望成為公司的看點,而事實上中瑞思創在上市后也在RFID領域不斷拓展。另一方面,作為公司的傳統業務,EAS業務受歐美經濟衰退引發的下滑只是暫時的,未來重回增長可期。
1、打造RFID新增長點
近兩年來,中瑞思創在RFID領域動作頻繁。2011年,中瑞思創收購了從事開發和應用客戶界面的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電子標簽解決方案的TBS公司,同年,公司合資設立了控股的浙江思創理德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RFID業務。2012年2月,中瑞思創決定投資RFID系統及設備生產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0 萬元,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營RFID 標簽的研制和銷售,目標是2016 年達到年產10 億張標簽的產銷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RFID 標簽制造公司之一,該項目預計2013 年6 月1 日正式投產,2013年將完成全部產能的22%,實現凈利潤122萬元。中瑞思創在RFID業務上大有下“血本”之勢。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瑞思創,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RFID這塊業務是近來公司比較傾向于推廣和發展的業務,去年公司也是做了大手筆投資。RFID所屬的物聯網領域發展空間比較大,目前公司也積極在技術上做儲備,在產能上做準備。不過物聯網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市場需求不算旺,但公司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認為中瑞思創基于RFID的系統集成業務值得期待。”中投證券分析師李超告訴記者,公司的RFID產品可以看作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電子標簽,與其他的標簽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可存儲信息,應用領域較為廣泛,而公司現在已有成功應用的經驗,比如與蘇寧合作的電子價格標簽系統,此外還可以運用于電子庫存管理等多個領域,沃爾瑪采用RFID技術管理庫存和物流系統就大大節省了成本。從長遠來看,公司正逐步把 RFID打造成長期增長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也表示:“物聯網正在興起,RFID市場保持比較良好的增長。 RFID產品的保密性較好、壽命長、環境適應能好等特點決定了它未來前景將是廣闊的。此外在政策上,國家也比較支持物聯網的發展,RFID是發展重點之一。”
2、EAS業務“青山”仍在
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盡管EAS銷售收入有所下滑,不過,鑒于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和下游零售業市場的廣闊前景,公司仍然表示看好EAS業務。“我們去年EAS業務方面的業績有所下滑,可能主要還是銷售策略上的不同,我們的產品定位比較高端,受低端產品搶占市場影響有所下降。但我們的EAS出口量仍然占到國內出口量的30%以上。隨著歐美經濟的好轉,我們認為EAS方面我們會越來越強。”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公司信心滿滿的同時,業內人士也對EAS業務表示樂觀。“公司主營的EAS產品的重要下游環境就是零售業。雖然歐美市場衰退情況并未明顯好轉,對公司業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我們認為,歐美經濟對于EAS 行業的影響是暫時的。從國內市場看,國內消費市場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一個現實是,現在零售業對電子安防產品的使用率還比較低,因此作為EAS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產品EAS電子標簽仍然很有市場。”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李超也表示繼續看好EAS未來的前景:“EAS產品的市場主要在歐美,歐美經濟不好的時候,業務受壓縮也是正常的。但EAS產品主要用在百貨商店等零售場所,而零售業對安防產品的潛在需求仍然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