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埃因霍溫試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2月21日,這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在荷蘭交通樞紐埃因霍溫進入了實驗階段,實驗期將長達12個月,來充分表現系統在維護道路,減少交通擁堵,提高道路安全等方面的效果。研究學者們認為,在更多的通信協助下,汽車自身會提供大量有用數據,用來達到這些目標。如IBM的MobileFirst,它結合移動設備和云技術,除了含有提醒司機輪胎氣壓低、車燈損壞的傳感功能外,還能對交通狀況進行預報等。正確機制的引導甚至可以讓70%的司機改變開車習慣,進一步紓緩交通。
實驗中,IBM,恩智浦及其合作伙伴給二百量汽車配備了遠程信息處理芯片ATOP,用來從中央的汽車通信系統(CAN總線)收集相關數據,如將坑洼或道路結冰等信息通過車輛發送到IBM智能交通中心。
IBM系統通過分析來自車輛的18億個傳感器信號,發現了六個月內發生的48,000起事件,包括強雨,黑點,車輛報警燈開啟及大霧等。成千上萬的傳感器帶來的大量數據,通過IBM 的智能服務系統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動態管理所需的計算機容量,使其隨著交通高峰期和突發事件變化。
如在當前天氣和道路條件下,可以通過車載導航系統或手機設備為司機推薦車速或識別附近的道路援助車輛。在下一階段的測試中,交通指揮中心可以為駕駛員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路線及實用交通信息,以避免交通擁塞。
歐盟埃因霍溫區項目經理奧斯?。ˋb Oosting)表示:“通過實時接收信息,公路主管部門可以利用移動通信技術立即部署緊急應變小組和修路工人以解決問題,交通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及時響應并管理流量遠離事故和危險的交通路段?!?/P>
埃因霍溫是國際運輸通道的樞紐,這里發生的交通事故可能對整體歐洲運輸產生影響。在2011年,歐盟有約30,000人死于交通事故。歐盟委員會推出了規模龐大的道路安全科研項目,希望將藉此將歐洲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2020年前減少50%。(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