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智慧城市“惠”民,需摒棄“貼標簽”現象

作者:物聯網世界采編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日期:2013-02-26 15:53:35
摘要:伴隨著信息化和城市化日趨融合,智慧城市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并且進入決策者的視野中。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陶斯亮近日分析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城市是否已經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城市當前的智慧度如何,城市建設是否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等,都是目前比較緊要的問題。

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邦,為了更好地生活留在城邦”。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內在動力的驅使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人類的城鎮化腳步從未停止,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更加強烈。

伴隨著信息化和城市化日趨融合,智慧城市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并且進入決策者的視野中。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陶斯亮近日分析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城市是否已經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城市當前的智慧度如何,城市建設是否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等,都是目前比較緊要的問題。

城市發展要為公眾提供滿意的公共管理服務

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滿意的公共管理服務。客觀上要求人們必須轉變城市發展思路,以更加集約、科學的方式對城市進行管理和運營,以智慧化的服務手段來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智慧城市是我們城鎮化進程的一個新階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在這樣的智慧城市建設中,離不開它的治理、產業、環境、民生、基礎設施,以及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群的智慧化。”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近日在出席“2013中國智慧城市年會”時指出,智慧城市必須適應新一代技術的變革,利用當前所能夠利用到的最新的高新技術,涵蓋著智能的城市、數字的城市、無線的城市等共同匯集起來的一個信息化的城市,這才能稱之為智慧城市。

城市的智慧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達到了智慧城市的標準?在寧家駿看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符合十八大關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決策,必須針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順應人民群眾要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信息化促進人們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所以,在教育、就業、分配、養老、醫療保障以及收入分配改革方面,都是智慧城市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智慧城市里面,它的服務必須是可測量、可監控以及可分析的。它的資源必須是整合的,它的所有模式、技術和應用必須是創新的。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對城市主體即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發展結果是城市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最終實現的是惠民的目標,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建設切忌盲目跟風,要講求實效

在“調結構、轉方式”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國許多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與規劃,并逐漸開始實踐。智慧城市正逐步成為信息社會和城市發展的新型戰略模式,推動了城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不僅覆蓋了全國一些重點城市,就連一些基礎薄弱的三線城市也正籌劃著智慧城市建設。在肯定一些城市取得的成效的同時,有專家也提醒說,在智慧城市的熱潮中,要摒棄某些城市人為地給自己“貼標簽”現象,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政績考核,也參與進來并推波助瀾。為了避免后期大量問題的爆發,政府需要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強大的免疫力,因為“城市建設的期望值過大,會導致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不切合實際盲目跟風冒進,最終可能導致一定的城市建設壓力和投資風險。”

在談到我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對策時,寧家駿也著重指出,目前一些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沒有關注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實際操作中脫離了城市特點和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比如說,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設模式,一些城市的建設方案偏信了廠商提供的解決方案,使相應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隱患。

沒有現成模板,要明確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我國城市所承擔的功能與發達國家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城市所承擔的功能更多,管理的邊界更大,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將更為復雜,所解決的問題也與國外面臨的不同,可以說沒有一些現成的模板可以供參考。”寧家駿分析認為,國外發達國家是在工業較好的條件下建設智慧城市,重在綠色發展,惠民便民。而我們是在工業條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我們面臨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資源和環境的剛性約束日趨尖銳以及公共服務的不完善等。

寧家駿進一步分析指出,必須看到,國外發達國家城市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信息化以及信息安全的法規比較完善,而我國城市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建設智慧城市遇到的問題會更多。建議各地按照試點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局部地區、局部領域首先開展試點,探索符合當地需要的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和發展機制,等到條件成熟時,再擴大試點范圍,積極穩妥地促進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

據寧家駿介紹,一個城市的發展關鍵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一定要因地制宜明確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要根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城市特點、不同的歷史文化積淀,來制定明確的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

“城市智慧不智慧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百姓能不能感覺到城市的智慧。”國家物聯網專家組組長鄔賀銓院士指出,如果政府熱衷于把智慧城市建設和政績工程聯系在一起,一定建不好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本身是一個長遠的發展過程,國外都是從智慧小區開始做起,而我國的智慧城市做得比較大,我們的步子應該更加穩健,應該從基層做起。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設不是技術工程,它涉及很多層面,最重要的是體制、機制的問題,能不能形成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能不能讓智慧城市和諧、健康地發展,機制、體制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鄔賀銓院士看來,智慧城市需要好的規劃,需要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協同發展,要避免出現“國內比國外熱、政府比企業熱、媒體比市場熱、包裝比創新熱”等現象,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智慧城市之路。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