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應用開啟 大規模將在明年呈現
1.現在:國內移動支付開展條件已經成熟,大規模啟動就在明年。
我們認為移動支付2013年規模啟動已經確定,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國內移動支付行業將得以快速發展。
天時:國際上,移動支付成熟的應用已經開始,谷歌發布了無線支付服務GoogleWalle。美國三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Wireless、AT&T和T-Mobile合資推出ISIS,在鹽湖城進行NFC移動支付項目的開展。其他各國均以NFC形式陸續開展移動支付項目,全球產業鏈的日趨成熟。
地利:行業標準預計年底出臺,指引行業發展方向,減少不確定因素風險;大規模支付牌照發放,規范行業競爭格局;金融IC卡的普及助力移動支付應用和環境的成熟。
人和:我們看到不論是過去移動獨自開展的基于2.4GSIM卡的模式還是銀聯自己開展基于雙界面SD卡的模式以及聯通開展的雙界面SIM-pass卡模式,都最終難以形成規模,在小范圍的嘗試和試驗之后都逐漸停滯了。合作已經是產業鏈發展的共識,現在: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啟動50個城市合作計劃;中國聯通和招商銀行,第一個基于NFC成熟的合作模式已經啟動;中國電信已在寧波、河北、東莞等地方與當地商業銀行合作,推廣移動支付業務,同時,中國電信與中國銀聯旗下的銀聯商務、銀聯電子商務、拉卡拉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合作聯盟,為商戶提供方便的支付。
根據各家的初步規劃,2013年中國移動計劃推廣1000萬部NFC手機,同時考慮到其他高端手機已經標配NFC功能;中國電信目前各種實現形式移動支付用戶已經達到1000萬,聯通在3500元的定制機強制要求標配NFC功能;我們預期國內移動支付的普及將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穩定時期的滲透率能達到30%左右,用戶達到2.5億。未來的三年的卡片的市場空間約為89億,芯片約為44.8億。
2.過去:移動支付多年探索,鮮有地區成功。
早在2000年,移動網絡運營商就開始探索移動支付概念,但并沒有取得有效的進展,全球移動支付的發展很長時間都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而普及率相對較高的日本和非洲等區域自身條件的獨特性(一個是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先的發達國家和一個是金融服務落后、安全環境較差的發展中國家),難以具有普適性。
國內市場上,運營商和銀聯都在兩年前對移動支付進行小范圍內試驗和推廣。一方面是中國移動主導的2.4G,一方面是銀聯主導的13.56M,兩者均因缺乏廣泛的產業鏈支持均無疾而終。
3.移動支付已經勢在必行,需求旺盛,產業推動力強勁
線上走向線下最關鍵的環節:支付。智能終端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已經是一個毫無質疑的事情,以前很多無法實現的功能和應用逐漸得以完善。智能手機上現在擠滿了各種傳感器,信息的獲取和傳遞十分便捷,O2O(線上走向線下)的過程中對移動支付需求強烈。我們認為遠程支付將有效引導用戶消費習慣,促進支付環境的成熟;近場支付是未來大規模普及應用的關鍵。
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分析:我們認為銀行、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將是產業核心的推動者。目前來說,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還未到達直面競爭的階段,跑馬圈地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對于銀行系來說:移動支付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對于運營商來說:移動支付是一件樂于去做的事情;對于第三方支付企業來說:移動支付是一件積極去做的事情。
4.NFC-SIM將是移動支付中近場支付實現的最佳方式
在各種近場支付的實現方式中,從產業鏈支撐、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多個角度來看,NFC無疑是移動支付中近場支付實現的最佳方式。二維碼、刷卡器支付和聲波支付等方式將局限于少數應用場景。
NFC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終端相對較少,但是從趨勢發展來看,我們認為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能夠實現“藍牙式”的普及方式,現階段高端手機基本帶有NFC這一功能,運營商、銀行和終端廠商都將是NFC普及重要驅動力。也正式由于運營商積極的參與,安全芯片的位置將放在SIM上,從而決定了NFC-SIM必然是主流模式。
5.產業投資機會分析:重點關注芯片、卡片、天線和應用運營環節
隨著未來移動支付業務的開展,首先投資是支付環境的改造,不過由于統一以13.56Mhz為標準,改造的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其次是終端和卡片的普及,一方面是存量市場的替換,一方面是新增市場的增量。最后是運營環節:運營商進入了支付領域,拓展了業務范圍,將獲得長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