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也是技術活 物聯網或把貪官逼上絕路
近年來,關于貪污的丑聞數不勝數,盡管政府加大了監管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反腐工作依然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反腐工作高潮迭起。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兩會作的工作報告,向外界宣示了中國的反腐決心。
那么如何有效的反腐?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反腐,是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執政行為的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的新方式。自物聯網概念提出以來,受到政府相關利好政策的支持,物聯網所描繪的美好藍圖讓其受到熱捧,火熱程度可想而知。
網絡以其獨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納了民意表達,有效整合了民眾的智慧和意見,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社會民主環境,從而對執政、施政行為產生了無所不在的監督和約束。另一方面,網絡也為執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和嶄新的對話方式,可以更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眾心理和社會輿論氛圍,從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與時俱進的提高執政、施政能力,從而在內部減少并消除腐敗發生的可能性。網絡為反腐敗提供了兩大支柱,一個是陽光下的“扁平社會”,一個是逐步精英化的執政群體,這也為物聯網反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理應在物聯網時代繼續保持和發揚光大。
進入物聯網時代,發揮物聯網的優勢,打造全新的網絡反腐利器,需要紀檢監察機關整體布局,統籌物聯網應用發展規劃,專題研究物聯網反腐應用示范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做好組織、協調、推進、推廣等工作。在前期開展物聯網應用試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傳感網技術在紀檢監察信息平臺建設中的應用,建立自下而上的反腐倡廉信息采集點,為及時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等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對可疑線索的自動檢測、自動識別、自動跟拍、主動預警,及時發現、預防和制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要拓展社會資源,主動與物聯網研究機構磋商,建立協作關系,邀請專家對已建、在建、籌建項目逐一進行界定、審核、論證,開展專項課題研究,聯合開展反腐敗傳感技術產品研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透明起來,人們真正的有了千里眼順風耳,腐敗行為將會無處遁形。
目前廣州等地采取的GPS全球衛星定位技術、RFID身份識別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將公務用車管理、公職人員廉政管理納入電子監察系統,就是很好的技術雛形。隨著科技反腐工作的不斷發展,眾多的視頻監控和網絡監控輔助設備只需加上物聯網模塊即可投入使用。物聯網目前的傳感技術主要是RFID,廣州公務員工作證被植入RFID芯片,在公職人員執行公務行為期間,紀檢監察機關可以全方位的進行感知監控,可以方便的進行管理。
腐敗問題不是中國固有的,也不是現階段必然存在的,只是現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腐敗問題愈發嚴重,作為一項系統工作,中國還將不斷深化改革,保證各種反腐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形成部門、制度間的合力,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負重前行。
不難想象,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系統的,綜合的反腐倡廉業務管理平臺,把各種傳感信息進行收集、分門別類的管理、有指向性的傳輸,腐敗的預防力將會成倍放大,這絕不是遙不可及地夢想,相信有朝一日,我們也會感受“清風拂面”的感覺。(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