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徐晉耀:NFC是近場支付必然選擇
5月27日,中國銀聯移動支付總工程師徐晉耀在3G門戶“移動金融”系列訪談中表示,NFC技術是移動近場支付的必然選擇,銀聯在NFC技術方面經歷了長期的探索。
徐晉耀表示,銀聯形成了以SD卡、SIM卡、蘋果皮、全手機為代表的NFC類產品,并且經過反復驗證試點后,產品質量逐步走向穩定,滿足了市場的各類需求。此外,以銀聯協同產業鏈各方聯合完成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研制工作,明確了移動近場支付的頻率為13.56MHz,即NFC技術的通訊頻率。
以下為訪談實錄:
3G財經: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3G門戶NOW直播“移動金融”系列訪談,今天的嘉賓是中國銀聯移動支付總工程師徐晉耀。銀聯將推出手機POS機,是不是更看好近場支付呢?
徐晉耀:銀聯即將推出的“卡樂付”產品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單POS機具,其用途仍然是個人付款終端,支持的應用有轉賬、余額查詢、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等定向支付應用,而不能用作商戶收款。
銀聯在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近場遠程統籌發展的策略。遠程支付與現場支付產品形態、商業模式和目標群體各不相同,可以有不同的發展策略,但必須統籌發展,才能為用戶提供完備的移動支付服務。
3G財經:對于NFC支付您是何態度?
徐晉耀:我認為NFC技術是移動近場支付的必然選擇,銀聯在NFC技術方面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形成了以SD卡、SIM卡、蘋果皮、全手機為代表的NFC類產品,并且經過反復驗證試點后,產品質量逐步走向穩定,滿足了市場的各類需求。此外,以銀聯協同產業鏈各方聯合完成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研制工作,明確了移動近場支付的頻率為13.56MHz,即NFC技術的通訊頻率。
3G財經:銀聯和多家公司合作,包括易寶支付、中移動等,那和這些公司的合作側重點有何不同?
徐晉耀:移動支付產業鏈較長,涵蓋了設備制造、通信運營、賬戶管理、轉接清算等眾多領域,要實現產業的跨越不是僅靠某一環節發力就可以達成的。
移動運營商擁有手機市場的龐大用戶資源,具有一定的業務試點經驗;商業銀行系統在移動支付方面初期有積累,支付業務模式較為穩定,聯網通用參與度高;非金融支付機構在互聯網業務上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可以為整合商戶資源,提供創新產品提供力量,在取得支付牌照之后可以成為入網機構參與支付體系的完善;軟硬件、系統集成等廠商也都在產業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銀聯旨在與產業各方共同打造一個聯網通用的移動支付平臺,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移動服務,與產業各方共建和諧共贏的移動支付產業發展局面。
3G財經:安全性一直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銀聯有哪些安全措施呢?
徐晉耀:銀聯始終將持卡人的用卡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過程中也堅持這個原則。
近場支付所使用的金融智能卡是指將金融安全芯片加載到SD、SIM等載體中,使用了目前國際主流的金融IC卡安全加密技術,特別是采用了防攻擊破解的硬件級加密手段, 保障了賬戶的安全性。即使手機遺失,也無需擔心銀行卡信息的丟失和賬戶資金的風險,在網點完成掛失補辦后可繼續使用。
在使用方面,用戶在進入手機客戶端開展機票預訂、商城購物等遠程支付時,需要輸入預設的智能卡密碼,在支付的過程中還需輸入銀行卡密碼,通過兩重密碼保護用戶賬戶安全,并且交易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全程加密處理,起到了防信息竊取、防信息篡改的目的。
3G財經:目前公司有什么產品創新的計劃?
徐晉耀:隨著用戶支付需求的多樣化,尤其是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國銀聯根據市場變化與客戶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大了在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
首先,深化產品結構調整。在繼續做好普適性產品服務的基礎上,針對重點細分市場進行產品服務的深化,構建多元化產品體系。同時,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增值服務需求,我們積極推進增值業務與支付業務的融合,向用戶提供綜合的支付服務。
第二,加大在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相關產品的推廣和投入力度,包括“銀聯在線支付”、“銀聯移動支付”等。同時,積極推進智能電視支付、IC卡、互聯網支付終端、ATM跨行轉賬、柜面通等方面工作。第三,為滿足跨行業支付需求,我們持續推進行業綜合解決方案的實施。 包括航空、鐵路、公交、保險、快遞、零售連鎖、校園等,助力各行業機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成就合作伙伴增強市場競爭力。第四,持續研究和探索前沿產品與技術,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前瞻性創新產品做好基礎性工作。
3G財經:公司目前的盈利狀況如何?
徐晉耀:作為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處于我國銀行卡產業的核心和樞紐地位,對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實現了銀行卡的互聯互通、創建了銀行卡的自主品牌、推動銀行卡的創新發展和應用、維護銀行卡受理市場秩序和防范銀行卡風險,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銀行卡綜合支付服務。
中國銀聯作為公司制運作的銀行卡組織,“引領產業、成就伙伴、惠及社會”是我們的崇高使命。在取得過去十年聯網通用階段性成果的同時,我們仍然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推動中國支付產業的發展,實現中國支付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突破。因此,中國銀聯一直牢記產業使命,履行社會責任,目前發展移動支付等創新產品的重心不在盈利,而是積極順應國家社會經濟轉型發展和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大力推進各類支付業務,向各方提供通暢的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的服務設施。也包括廣大的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創新業務機會,打造我國銀行卡民族品牌。
3G財經:手機支付新標準的出臺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徐晉耀:目前,我國移動支付的金融行業標準已在2012年12月正式發布,國家標準正在發審過程中。移動支付新標準的出臺,明確了我國移動支付的標準體系框架,對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新標準有著自身的優勢。一方面,支持國內外主流的移動支付標準組織,例如GSMA、GP、NFC論壇等;另一方面,新標準所明確的近場通信頻段13.56MHz是國際金融業非接觸式支付技術的主流頻段,具有開放性、通用性、安全性等優勢。因此,也使得移動支付有著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技術支撐,也能最大限度的復用當前的金融IC卡網絡、系統和終端資源,符合政府和社會“一卡多用”的方向,與公交、地鐵、商戶、影院等領域實現無縫結合。
第二,產業的方向明確,各方將同向發展。新標準明確了統一的體系框架,之前困擾產業各方的標準問題將不存在了,同時也堅定了國內外廠商的發展信心。因此,產業整體技術研發水平將迅速提升,各方將研發出更豐富的產品形態,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另外,產業生產也將具備規模化的基礎,平均成本將下降,有利于市場拓展普及。
第三,創新應用的發展效果更好。 隨著電子商務,尤其是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再加上新型的用戶交互行為,例如NFC、P2P、LBS、社交網絡等,使得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對身邊各種服務的便利性、實惠性有著實際的需求。因此,新標準下的移動支付創新應用將融合公交、社保、醫療、金融理財等業務,讓用戶更簡單、便利、快捷的享受服務。因此,這些創新應用的市場發展效率將更高、效果將更佳。
第四,對國內廠商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原本其他標準的廠商,將在新標準下展開競爭;國外廠商將直接或間接為中國市場提供服務。因此,在產品形態的豐富度、規模化運營能力、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產業將形成競合的市場狀態。由于移動支付產業鏈長,因此分工合作是產業的主旋律,共贏的生態環境是產業的長期發展之路。產業各方將在芯片載體共享、應用商圈、用戶服務門戶、行業資源互補等方面展開合作。但具體企業間特別是同質化企業之間有著競爭關系,主要是基于服務的競爭、創新的競爭,企業自身的專業化和創新能力將決定其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由于移動支付橫跨了金融、通信、商務、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關聯了便捷民生服務、近場消費、遠程購物等重要服務內容。在新標準下,產業各方將趨同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3G財經: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地位是怎樣的?
徐晉耀:當前我國移動支付正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布局移動支付產業:擁有龐大個人用戶群的支付寶、財付通,主要是通過個人用戶端切入,拓展手機支付應用。如支付寶相繼推出二維碼、聲波支付等產品;而財付通則可能與微信捆綁,依托微信的搖一搖、二維碼掃描等功能,實現O2O線上支付與線下商務的整合;快錢、匯付天下則是利用以往行業客戶積累的資源,致力于從主題型商務端切入,用商戶專業需求來撬動移動支付業務。
總體來看,當前的移動支付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業務尚未定型,產業各方紛紛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誰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流程,獲得市場承認,誰就有可能贏得先機,所以第三方支付企業與其他參與方一樣,在移動支付領域有著極好的市場前景與發展機遇。
3G財經: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是怎樣的現狀?
徐晉耀: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達8.4萬億元,2012年達12.9萬億元,預計2013年將達19.4萬億元。2012年,整體支付市場中,互聯網支付企業迅速崛起,支付寶、財付通交易規模分別達到1.86萬億、0.74萬億; 而主營收單的杉德支付、通聯支付交易規模也分別達到0.92萬億和0.32萬億;而以快錢、易寶、環迅等為代表的綜合支付平臺也正通過線上和線下業務相結合的方式迅速壯大。
同時,第三方支付也呈現出需要規范化發展的趨勢。從2011年5月26日,央行正式頒發國內第一批《支付業務許可證》至今,獲得央行頒發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已達223家。伴隨著市場蛋糕的做大,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對行業發展進一步規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3G財經: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狀況如何?
徐晉耀: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第三方支付既有的盈利模式面臨巨大挑戰。此前,手續費和客戶備付金是第三方支付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然而,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為搶占更多的客戶,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惜賠本贏得市場份額。而第三方支付企業利潤的另一重要來源—客戶備付金,在人民銀行公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也已被限制。《辦法》明確規定,支付機構接受的客戶備付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
因此,隨著行業規范的明晰與競爭加劇,第三方支付企業既有的盈利模式將面臨挑戰。如何去應對這些挑戰,還需要第三方支付企業從單純的關注價格競爭、備付金運作收益轉向提升服務競爭、創新產品、增值服務收益等新型的盈利模式上多下功夫,不斷探索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G財經: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