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借力城鎮化 崇明產業2.0版呼之欲出

作者:毛明江
來源:上海證券報
日期:2013-06-26 08:59:57
摘要:有人將文明的發展簡單分成三個階段:黃土地農耕時代是“黃色文明”;以石化能源消耗和環境犧牲為代價的工業發展是“黑色文明”;而以IT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則是“綠色文明”。

  有人將文明的發展簡單分成三個階段:黃土地農耕時代是“黃色文明”;以石化能源消耗和環境犧牲為代價的工業發展是“黑色文明”;而以IT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則是“綠色文明”。

  自2009年以來,隨著長江隧橋和崇啟大橋陸續建成通車,2010年市政府發布《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在農耕文化里沉睡千年的崇明島開始了跨越式發展,跳過“黑色文明”,擁抱“綠色文明”,鎖定建設世界級現代化生態島的目標。崇明島正借城鎮化之力,重點發展數據產業、生態農業、旅游業、養老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等,擔當“美麗中國”的排頭兵。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大報告吹響了“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號角。崇明建設世界級現代化生態島的努力和探索,也因此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樣本”意義。

  坐上從浦東科技館駛出的申崇二線巴士車,經過全世界最長的隧橋——上海長江隧橋,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從陳海公路立交橋左轉,便來到了崇明島的“新名片”,列為全國重點建設城鎮的陳家鎮。

  漫步在陳家鎮,會感覺身處層層疊疊的綠色中。和其他上海近郊城鎮發展模式不同,陳家鎮的建設進行了諸多新型城鎮化的探索。尤其注重人環保生態技術應用,建設城鎮與田園相交融的新型城鎮布局。全鎮建設分成實驗生態社區、森林型商務區、國際高教區、新型農村社區四大組塊。

  “一方面,要建立一種城鎮建設與生態承載力同步發展的新模式,一方面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充分享受現代化便利,另一方面又要讓這種生活模式可持續化,這就是陳家鎮生態城鎮建設的總體目標。”

  陳家鎮是崇明島借力城鎮化,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一個縮影。生態島不能只是個原生態的島,既要保護,也要發展。這就必須要有“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產業的支撐。

  數據產業

  搶占智慧城市高點

  總投資超百億元的“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位于崇明島東端的陳家鎮國際論壇商務區。該產業園是上海“十二五”信息服務業規劃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載體之一,也是崇明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的重要抓手。

  產業園坐落于陳家鎮國際商務論壇區,半小時車程可覆蓋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家重點高等院校,同時毗鄰張江高科技園區、浦東軟件園、浦東國際機場。有4條太平洋國際海底通信光纜在此登陸,使得園區具備了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上證報記者在產業園現場采訪中了解到,園區建設進展順利。園區骨架道路即將竣工,土地收儲計劃按進度推進。園區的總部大樓將在年底開工建設,人才公寓設計工作已經啟動。園區概念性規劃已經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得到上海市相關部門的批復。

  產業園的投資主體“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已于近日注冊成立,這將大大加快產業園的開發建設。

  “公司目前的注冊資本金是3.5億元,未來將增資至10億元。股東除了崇明國資出資外,還有上海張江集團、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電信。”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衛華告訴記者。

  楊衛華表示,該產業園一期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二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將在2015年初步建成。“已經有28家家中外資軟件及信息企業落戶園區,多家行業內有代表影響力的總部型企業和園區簽訂了入駐園區的意向合同。”

  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該園區總投資約108億元,建成后年產值將達400億元,吸納就業人員8萬人,實現稅收32億元。

  養老產業

  讓夕陽創造價值

  2010年,崇明成為我國第15個“中國長壽之鄉”。截至2012年年底,崇明共有百歲老人74位,全島人口平均壽命超過了80歲。

  崇明縣政府在崇明發展中意識到:長壽不應僅僅是一張名片,更應該全力將“長壽”打造成一個產業。

  據了解,我國養老院發展嚴重滯后,全國平均每千名老人只有11張床位。專家測算,整個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大約在4萬億。

  在崇明縣委書記趙奇看來,養老產業一方面能充分體現崇明打造國際生態島的環境資源價值;另一方面,所產生的大量就業機會,還能解決剛從農田解放出來的本地勞動力就業問題。

  養老產業屬于高效無污染產業,與崇明生態島建設規劃的理念相契合。去年崇明縣政協全會上,吳忠華、楊霞兩位委員提案建議,建立各種所有制的高中低端分級養老院,集養老護理、健康咨詢和老年人娛樂服務為一體的養老社區,同時建立依托地產、生態的旅游化養老模式,吸收大量追求高品質養老的客源到崇明來旅游養老。

  上證報記者獨家了解到,崇明縣政府方面已經和中信集團、中國太保、泰康人壽等金融保險企業進行了相當密切的接觸,幾個大型養老項目目前處于初步談成階段。此外,還有多家保險公司正在調研摸底,有意在崇明投資開發養老社區。

  目前,崇明陳家鎮規劃了2000畝地用于開展養老產業試點項目,土地已在騰的過程中。位于東灘地區的、旨在滿足高端養老需求的新城建設已正式動工。此外,崇明也是政府養老項目的聚集地之一,10家政府辦養老機構達標建設綜合改造和15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新建改建也將啟動。

  生態農業

  綠色有機贏取高附加值

  崇明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現有耕地面積75.3萬畝,約占上海全市的1/4。

  立足崇明島豐富的農業資源,整合優化崇明島現有的農業產業資源,大力推動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使崇明成為上海綠色、有機農產品的供應基地。是崇明島生態島建設中的農業“發展大計”。

  崇明縣農委副主任梅雪松向上證報記者介紹,崇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思路是:“向高處走、向寬處擴、向遠處望”。“向高處走”就是大力發展中高端農業,如有機農業、觀光農業,建設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農業示范區等等。“向寬處擴”,就是調優調寬結構,要成為上海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的供應基地。“向遠處望”,就是瞄準市區乃至全國市場,打響崇明農產品品牌。

  “崇明生態島的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顯現雛形,通過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動主要農產品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崇明生態島已成為上海最大的蔬菜基地。”上海市發改革委副主任沈曉初告訴記者。

  上證報記者走訪了島上幾家發展勢頭良好的生態農業合作社。上海崇東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改變此前農戶單獨種稻或者養蟹的養殖模式,探索稻蟹混合種養模式,取得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

  該合作社種養過程中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現有稻蟹種養面積500多畝,畝產蟹種130公斤,水稻350公斤。畝產值7800元,畝收益可達4300元,較純養蟹種畝收益高90%。并帶動20戶農戶發展了700畝稻蟹種養模式生產,增加農民收入390多萬元。

  上證報記者還獨家獲悉,在政府支持下,崇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經組建成立。崇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郁旦新告訴記者,該公司的目標是,將“崇明生態農產品”品牌打造成為上海市民消費鮮活農產品的首選品牌,三年內將在市區的門店規模擴大至700家,基本實現上海市主城區全覆蓋。還將打造電子商務平臺,成為消費者信賴的網上蔬菜超市。公司力爭2015總收入達到4.26億元。

  旅游業

  休閑娛樂帶動經濟

  崇明縣“十二五”規劃明確,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生態休閑旅游業將成為崇明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十二五”期間,崇明將以重點旅游集聚區建設為核心動力,推動旅游業與其他要素融合發展。

  崇明縣旅游局副局長龔偉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崇明旅游集聚區主要包括本島西部明珠湖地區、中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及東部陳家鎮(東灘)地區。“未來,三大重點集聚區將成為崇明旅游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

  三大集聚區中最具亮點的是陳家鎮(東灘)地區。這一地區將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區”,引進大型主題公園,并爭取與浦東迪士尼項目互動,發展體育旅游、會議度假,建設體育會務休閑旅游區。陳家鎮目前正在規劃大型郊野公園,其中占地面積達2000畝的自行車公園已經開工。位于陳家鎮區域內的體育集訓中心項目以及一批高星級酒店也將陸續建成。崇明還在積極爭取引入大型旅游文化娛樂項目落戶。

  “崇明旅游發展至今,"森林旅游、濕地旅游、農家樂"三大品牌在客源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從旅游產品的品質、內涵、吸引力和總體發展水平來說,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豐富、完善和提升。”龔偉表示。

  另外,長期以來以農耕為主業的崇明島發展旅游,崇明也在探索如何將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從崇明島的發展前景看,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生態崇明發展綠色經濟的初衷不謀而合;同時,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可以讓大量的農村人口就地從第一產業轉到第三產業。

  崇明如果能成功導入農旅融合發展的模式,無疑能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海洋裝備業

  坐鎮長三角 領航全球

  驅車出長江隧橋駛入長興島潘圓公路,約5分鐘就到了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區。這個占地7.13平方公里,緊鄰中船、中海、振華三大企業基地的園區,是崇明工業“一體兩翼”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區董事長周文忠告訴上證報記者,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海洋裝備產業首當其沖。5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從2008年6月的過萬點暴跌,到現在的還在八九百點徘徊。

  根據崇明縣發改委透露,由于國際航運貿易環境仍然不景氣,崇明海洋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66.0億元,比上年下降10.1%,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4.1%,對全縣經濟增長影響十分明顯。

  “伴隨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是全球造船業的漫長寒冬。去年全球航運與造船業日子艱難,今年恐怕比去年更難過。”周文忠說,如此大背景下,園區的招商引資也遇到了一定困難。

  周文忠表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加緊苦練內功,提升園區產業能級。產業園區堅持不走傳統工業園區“先引進、再騰籠”的老路子,而是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婉拒了一批附加值較低的投資項目。重點向美國、挪威、法國等船舶、海工制造業發達的國家集聚,向有影響力的重點企業傾斜和聚集,通過重點對接,提升招商實效。

  產業園目前正積極推進長興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支持中船長興、中海長興、振華重工等駐地央企發展,抓好中船長興二期等重大項目的配套服務。

  記者在產業園區現場看到,滬東閥門廠、中船長欣線纜、上海船牌助劑等企業已正式投產,長興金屬一期項目、滬東管子件廠等也已進入試生產,這幾家企業的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