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村:數字門禁解"大居"管理難題
寶山新建的大型居民區顧村馨佳園方圓1.52平方公里,預計居住人口7萬-8萬人。現有2277戶居民的九街坊,僅是馨佳園的13個小區之一。馨佳園管委會書記周明龍算了筆賬:若按一戶3口人計算,九街坊內每911個居民只能攤到1名居委干部,而整個馨佳園目前能攤上的警力只有20名——走街串巷的傳統管理方式在大型居民區內明顯力有不逮。
今年1月,顧村鎮在馨佳園斥資450萬元啟用了“智聯城”社會管理系統,以光通訊和云計算為支撐的RFID門禁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鎮綜治負責人告訴記者,馨佳園去年實有居民4656人,今年已猛增至21758人,但萬人報警量卻直降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是今年同期全區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偷盜類“110”報警數同比下降60%,至今尚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
居民張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隨身攜帶的門禁卡:灰色的RFID卡形似一塊相機電池,上面標有“SNG”和獨立的序列號碼。居民把它帶在身上,進出小區正門時,門禁系統可在15米內自動讀取,居民出入可以做到“無障礙通行”;每一棟樓的小門則采用居民手動刷卡的傳統模式,隨進隨開。
門禁出入統計為“智聯城”數字化社區管理體系提供基礎數據:顧村馨佳園目前人戶分離現象較為常見;現在每位居民在辦理入住手續時都必須以押金形式辦理一張RFID卡,卡內存有本人的詳細信息,他人不得使用——通過數字化的門禁管理,綜治部門掌握了各個小區的實際居住人口。
記者在距顧村馨佳園7公里外的顧村鎮社會管理智能化指揮大廳內看見,居民進出各小區的信息都在第一時間匯集于此。工作人員在監控數據的同時,還通過“智聯城”系統的數十個屏幕關注全鎮各個社區及村宅的動向,一有情況還可遠程指揮。
目前,“大居”門禁主要為治安管理提供服務。有關部門以門禁數據為基礎設計出了一套量化的物業保安考核辦法——“30分鐘查驗率”,即管理人員在中心實時隨機抽查社區保安執勤時的30分鐘監控攝像,假設有50人從大門進入小區,其中40人被自動讀卡,那么保安的登記簿上就應有10條來訪記錄。同時,鎮管理中心還實現了與每個社區物業保安門崗的實時通話,及時通報考核情況,并幫助解決應急事件。激勵保安盡職盡責的,除了考核,還有獎勵——每月績效排名前5的保安將獲得500元/人的獎金。
今年年底,這套門禁系統將由管理功能向服務功能拓展,進一步開發“智聯城”社會管理系統的功能應用:比如,當后臺顯示某小區孤老已連續多日未出小區,指揮中心將提醒居委會干部上門詢問情況;小學生、高齡老人和特殊患病人員在回到小區的同一時間,家長及其監護人便可收到一則平安提醒短信;中心工作人員還將統計出整個大型居住區13個小區26個出入口在每一時段的進出人流量,供決策部門完善商業配套和公交運營規模等,為政府指出更加明確的服務與管理方向。
顧村鎮黨委書記瞿新昌告訴記者,“智聯城”系統以建立城市社會管理標準化模型為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人力管理的空位。今后,解決困擾大型居住區的諸多社會管理難題,譬如治安、群租、居家養老等,都有可能在數以千萬計的數字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