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市管公立醫院設門診就診卡“一卡通” 年內檢查結果互認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醫管局了解到,今年3月,市管公立醫院就已實現了門診就診卡“一卡通”,患者憑一張卡可在11家市管公立醫院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和取藥。下半年,市醫管局將完善11家醫院醫療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平臺提取醫院的就診、檢查信息,爭取年內實現檢查結果互認共享。
一張卡可在11家醫院掛號
去年3月,市醫管局正式啟用市管公立醫院就診卡互認共享平臺,在市三醫院、市四醫院、市五醫院、市六醫院、市婦兒中心醫院5家市管公立醫院率先推行就診卡“一卡通”。市民在這5家醫院的任一醫院辦理了就診卡,在其他醫院都可便利地掛號、就診,辦卡僅需繳納2元押金,就診后,市民還可以退卡。
市醫管局從試點之初,就將社保卡納入互認共享平臺,市民有社保卡,也可到這5家醫院刷卡掛號、結算等。如果市民沒帶社保卡,或者外地市民到成都,就可選擇在醫院辦理統一的就診卡。
到今年3月,所有11家市管公立醫院均實現了門診就診卡的互通。
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行門診就診卡“一卡通”,首先可以方便本地患者、外地患者在成都11家市管公立醫院看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負擔,讓患者節省了排隊辦就診卡的時間等。
年內檢查結果共享互認
目前,市民在1家市管公立醫院辦理的就診卡,在另外10家市管公立醫院都可以便利地掛號、就診。但無論是刷就診卡,還是刷社保卡掛號,醫生只能看到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住址等基本信息,看不到其以往病史信息。
從去年開始,市醫管局加強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目前正在對項目招標。平臺預計年內建設完成,患者在11家市管公立醫院的就診、開藥以及檢查信息,將同步共享到市管公立醫院就診卡互認共享平臺。這樣,患者以前在一家市管公立醫院做了檢查,到另外一家醫院就診時,醫院就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認可之前的檢查結果或者重新做檢查。
將來一卡走遍全國醫院
我國將推行統一的居民健康卡,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醫療機構電子病歷,可用于居民身份識別、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儲、實現跨區域跨機構就醫數據交換和費用結算等。
去年12月,居民健康卡已在雅安發放,成都也是居民健康卡的試點城市,目前尚未發放,如果成都將來發放居民健康卡,11家市管公立醫院的就診卡會不會又成為“廢卡”?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患者的信息將儲存在信息平臺上,而不是存儲在卡上。如果將來成都發放統一的居民健康卡,市醫管局可將市民原來的就診卡與新卡相關聯。屆時,也可以用就診卡換取居民健康卡,避免市民重復辦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