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兵敗移動支付背后:各行業對NFC期望全落空
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基于近場通信(NFC)的支付產品谷歌錢包一直未能打開局面,不久前,谷歌關停了另外一個支付產品Checkout,計劃全力打造谷歌錢包。美國《商業周刊》網站6月6日發文指出,谷歌、合作伙伴以及零售業對于NFC應用前景過分樂觀,這是谷歌錢包以及NFC支付錯失移動支付高速增長良機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購物支付起步艱難的背景下,資金轉賬業務成就了移動支付的爆發式增長。
在2011年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谷歌董事長施密特曾經將NFC視為一個“超大規模的機會”,他預言這種技術會把智能手機變成信用卡,從而給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帶來一場“革命”。時間快速推進到今天,移動支付的確開始騰飛,在未來18個月之內,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美元,然而移動支付市場的騰飛,卻和NFC以及谷歌錢包(三星、HTC、LG均推出了支持谷歌錢包的手機)沒有什么關系。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的規模將增加到2350億美元,同比增長44%,未來三年半之內,也將迎來可觀的增速。Gartner的研究總監Sandy-Shen表示:“從2012年到2017年,我們預測全球移動支付規模平均年增速為35%,到2017年,移動支付用戶將達到4.5億人,支付規模達到7210億美元。”
Shen表示,在移動支付增長的故事中,NFC支付沒有獲得成比例的份額,預計今年只占到全部支付額的2%,2017年占到5%.這位分析師也指出,在所有移動支付產品中,谷歌錢包以及AT&T、Verizon無線等電信行業推出的Isis(也是基于NFC),成為兩個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可的產品。
表現糟糕的NFC,成為移動行業最近幾年遭遇的較大挫折之一。索尼、LG、HTC等手機廠商,曾希望植入NFC芯片的手機成為一個有前景的門類,可以逐步取代信用卡、紙質票券和現金。移動運營商和谷歌,迫切希望移動錢包獲得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
另外,零售商也對NFC期望甚高,比如他們期望利用NFC的地理定位功能,在消費者經過一個店鋪時,能自動提醒她有新商品到貨或是有促銷。2月份,西班牙移動世界大會的大廳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演示,消費者可以將NFC手機當作一個工作安全出入卡、音樂會電子票券,或一個商店的會員卡。
面對市場的不認可,NFC實際上淪為“Not ForCustomers”(不適合消費者)。到目前為止,消費者更希望從后袋中拿出錢包而不是智能手機。Gartner研究發現,消費者用智能手機購買的商品不如錢包多,因為手機的支付體驗還有落差。Gartner還發現,消費者用移動設備消費的金額,少于在線電子商務的消費額。
如果零售沒有趕上潮流,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動了移動支付的高速增長?答案是資金轉賬,在新興市場轉賬業務十分受歡迎,Gartner研究發現71%的移動支付其實是資金轉賬,支付各種賬單排名第二,而購買商品并支付僅排在遙遠的第三名。
《商業周刊》指出,在移動購買和支付尚未充分發展的背景下,目前的消費者,顯然還不能輕言放棄信用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