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以后的都市生活中,錢包或許不必隨身攜帶。中國移動推出的NFC(近距離通訊技術)手機錢包可以將日常使用的銀行卡、交通卡、地鐵票等各種電子卡片應用裝載在手機中,用戶在手機錢包客戶端下載銀行卡后,就能在標有銀聯“閃付”標識的收銀機上“刷”手機付款。
物聯網技術也被用于公交系統。在試點區域中,市民在公交站臺上,就可以看到其等候的公交車運行情況;還可以通過“掌上公交”等APP(應用軟件),或者掃描公交站臺上的二維碼,查詢公交線路和實時運行信息。
研究表明,加入城市中實現車與車、車與路的互聯,道路容量將會提升270%。這意味著,采用車聯網技術,保持現有道路狀況不變,即使城市中汽車保有量翻番,交通狀況還能緩解。
居民要支付水、電、燃氣費,用互聯網、IPTV、電話、手機就可實現。12345熱線整合了絕大部分政務服務熱線,減少市民記不住眾多熱線號碼的煩惱。
“智慧城市的一個檢驗標準,就是要讓老百姓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在信息時代,數據是一種具有價值的商業資本,大數據正在成為新發明、新創造的源泉。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說,“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政府需起到帶頭作用。”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市光纖到戶覆蓋總量超過700萬戶,基本覆蓋城鎮化地區,光纖用戶占全市家庭寬帶用戶數比例接近60%。全上海市家庭寬帶用戶平均互聯網接入速率接近8M,光纖到戶家庭起步速率達到10M。
移動互聯網時代降臨時,上海的3G用戶業已超過750萬戶。累計建成WLAN接入場點17000個,AP數約13萬個,成為國內WLAN覆蓋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此外,免費的i-Shanghai在近450處公共場所覆蓋并開通。
6月初,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面向政府部門開通試運行,目前已有41家行政部門、8家公用事業單位承諾向平臺提供數據。平臺全面建成后,將具備信息歸集查詢、信息聯動監管、信用監測預警、信用市場培育等功能。這不僅會打破各個部門間的壁壘,更會大大縮短審批時間,培養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
隨著城市智慧程度提升,工業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也成為產業經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
“一切皆有可能,“上海快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升級轉型的一個機遇。”李耀新說,上海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參與國際新興領域的競爭,是根據建設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做出的重要戰略選擇,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轉型,服務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上海將迎來更和諧的城市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