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北京行動計劃(2013—201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幅提升本市信息化發展水平,加快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向公眾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高速寬帶網絡服務,按照國家寬帶中國工程的相關要求,結合《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制定本計劃。
一、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標準和規范,充分發揮企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集約建設,重點推進。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和資源共享,促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的建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3.市區聯動,示范帶動。市、區縣兩級政府統籌協調推進,強化屬地管理,開展新技術、新業務試點示范,帶動寬帶應用推廣普及和相關產業發展。
4.創新發展,惠及民生。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寬帶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和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應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廣大市民、企業享受“寬帶北京”的實惠和便捷。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底,力爭吸引社會滾動投資800億元,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使北京成為全球信息通信樞紐和互聯網中心,實現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應用相互促進、寬帶信息技術和相關產業互動發展,推動信息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為推進首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將北京建成城鄉一體的光網城市。加快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實現光纖覆蓋全部城鎮家庭用戶,并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有線電視雙向網向遠郊城鎮及農村地區擴展;加快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實現規模商用。
2.將北京建成移動互聯的無線城市。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網絡不斷優化,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4G)網絡覆蓋五環路以內區域,無線局域網(WLAN)按需覆蓋重點和熱點區域,用戶能夠享受高帶寬的無線接入互聯網服務。
3.將北京建成高速便捷的寬帶城市。寬帶網絡對市民生活、城市運行管理和企業經營的支撐能力顯著提高,信息基礎設施對信息消費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公眾獲取大容量信息更加便捷,在國內率先建成寬帶城市。
三、實施一批重大工程
1.光網城市建設工程。建設覆蓋城鄉的光纖寬帶網絡。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實現光纖到戶,老舊小區分批進行光纖到戶改造,顯著提高用戶寬帶接入能力;落實國家電信資費改革相關政策,鼓勵公眾通過光纖接入互聯網;加快信息管道建設,促進不同權屬單位的信息管道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在新城適度超前規劃建設信息管道。到2015年底,實現家庭寬帶接入能力超過百兆,社區寬帶接入能力達到千兆,高端功能區和重點企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萬兆,使用10兆及以上寬帶接入互聯網的用戶占比超過75%。
2.無線城市建設工程。完善3G+WLAN模式為主的無線城市建設。推動3G網絡優化和深度覆蓋,加快4G網絡建設并率先覆蓋五環路以內區域,按需實現重點和熱點區域的WLAN覆蓋,累計建設無線接入點(AP)超過25萬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市級行政服務大廳、交通樞紐、重點旅游景區、大型文化體育場所等區域,為公眾獲取政務、公共服務、旅游等公益信息提供免費無線接入服務。倡導商業場所通過提供免費無線接入提高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各類市政基礎設施搭載小型信息化設備,滿足無線城市覆蓋需求,避免重復建設。
3.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工程。按照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相關規劃,完成本市城區有線電視用戶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改造,加快有線電視雙向網絡向遠郊城鎮及農村地區擴展,具備提供高清交互數字電視、高速數據接入和語音等三網融合業務的能力。到2015年底,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用戶比例超過80%,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寬帶網絡資源,增加公眾享受寬帶服務的途徑。
4.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成以政務物聯數據專網和無線寬帶專網為主的物聯網基礎設施,為本市物聯網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傳輸和安全保障服務。到2015年底,政務物聯數據專網信號覆蓋全市平原地區,具備支撐百萬級傳感器信息匯聚傳輸能力;無線寬帶專網信號覆蓋本市五環路以內及各郊區縣中心區域,具備并發傳輸一萬路以上高清晰度圖像能力。
5.下一代互聯網工程。加強頂層設計,新建信息基礎設施支持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實現北京市訪問流量排名前100位的商業網站系統支持IPv6,70%以上的政府網站支持IPv6。發展IPv6用戶累計達到200萬戶,IPv6互聯網流量占全國的30%以上。推進IPv6測試認證服務平臺和下一代互聯網域名托管服務平臺建設。
6.三網融合推進工程。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取得突破。深入拓展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手機電視和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互聯網接入、互聯網數據傳送增值、國內IP電話等三網融合業務,加快發展IPTV用戶和通過有線電視網絡接入互聯網的用戶。在郊區縣開展有線電視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網絡融合試點。
7.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綜合示范工程。選擇新城等重點功能區和重點產業園區作為綜合示范區,率先規劃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成為信息化發展新標桿,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大力推動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中國電信大型綠色低碳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基地、中國聯通綠色高品質云計算與大數據服務基地等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使用。
四、制定一批重點規劃、標準和政策
1.制定信息基礎設施管理制度和布局規劃。出臺本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設置管理辦法,并研究制定相應實施細則,創造有利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環境。啟動本市信息基礎設施布局規劃編制工作,制定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布局等專項規劃,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報市政府批準后,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銜接,統籌安排建設。推動新城等重點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并與相應層級城鄉建設規劃實現有效對接。
2.完善居住建筑信息基礎設施設計和施工驗收流程。嚴格執行民用建筑通信及有線廣播電視基礎設施設計和施工驗收的國家和地方標準,完善設計審核及驗收流程,實現通信及有線廣播電視等信息基礎設施與居住建筑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
3.政務部門率先開放辦公大樓資源,緩解基站建設難題。市級政務部門帶頭,開放本單位及下屬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及公共建筑的相關資源,支持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并協助做好電力引入及設施設備的使用和運行維護工作。
4.建立信息基礎設施督辦機制。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的重點工作、重大事項及存在問題等進行督辦,保障信息基礎設施規劃、標準、制度等有效實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將原北京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協調小組更名為寬帶北京行動計劃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在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協調寬帶北京行動計劃各項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由主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和市通信管理局局長擔任,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廣電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農委、市國資委、市旅游委、市工商局、市文物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市重大項目辦、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無線電管理局、各區縣政府、市電力公司。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濟信息化委。由市監察局對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2.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積極開展試點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在本市開展IPv6、4G、物聯網、云計算等試點示范工作,爭取將本市列為國家寬帶中國示范城市、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加快推進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和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3.深化雙進入工作機制,協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難點問題。繼續實施政府各相關部門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雙進入”的工作機制,區縣政府組織成立屬地“雙進入”機構,明確責任部門,并將“雙進入”機制深入落實到街道和鄉鎮,協調基站選址、光纖到戶等方面的難點問題。
4.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實施,做好相關服務工作。通過本市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機制,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加強重大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實施的綜合調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問題,為承擔建設任務的企業做好服務,推動項目實施。
5.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引導社會投資公平參與。統籌財政預算資金,對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機構的寬帶接入進行重點扶持,對公益性信息基礎設施服務實行政府采購,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本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在電信業開放領域獲取相應資質,開展業務應用試點,促進公平競爭,推動資源共享。
6.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市各相關部門要加強行政執法,對非法設置和使用手機直放站、移動信號屏蔽器干擾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等行為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加強宣傳,建立長效機制,預防和減少非法行為,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