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越來越多的醫院或許可能看到這幅情景。護士用移動終端隨時將患者信息傳回系統;醫生手拿平板電腦,直接可以翻看病人病歷并下醫囑……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醫療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推廣。正式完成機構改革的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將原有的信息化辦公室升格為規劃與信息司,并于近日提出推廣上海經驗,加快國家級衛生計生信息平臺建設。政策層面的推動日益加強。
建設快馬加鞭
種種微觀信息折射出,醫療信息化建設正在各地快馬加鞭的推進。走在前面的上海,其健康信息網目前已實現全市17個區(縣)、5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上海聯通本周發布其基于短彩信、語音、APP等的移動醫療新產品——“云健康”;青島中心醫療集團本周成立醫療信息化中心,年內就將實現診療和護理的信息化。
事實上,在本輪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中,醫療信息化領域正成為政府民生投入的重點,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眾多城市均推出了自己的智慧醫療工程。2012年8月,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將投入611億元建設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
醫療信息化被認為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手段,上有驅動、下有需求決定了行業的快速增長空間。據IDC預測,2012-2016年行業市場規模將由176.6億元增至339.9億元,年均增長17.8%。光大證券分析師浦俊懿亦預計,在醫療信息化的兩大領域,醫院信息化到2015年的規模將有望達到248.2億元,復合增速32.1%;而區域醫療信息化未來3年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62億元。
從國際經驗來看,醫療信息化一般經歷三個階段,即醫院管理信息化(HIS)、臨床管理信息化(CIS)和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目前我國大中型醫院以收費為中心的HIS已相對完善,建設的主力在基層醫療機構;而以診療為中心的CIS系統則是目前大型醫院建設的重心;GMIS更多是區域醫療信息數據平臺建設,試點之后的全面推廣期亦漸行漸近。
浦俊懿分析稱,從發展趨勢上來看,我國正處在由HIS向CIS和GMIS過渡的階段,后兩者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建設重點。根據衛生部“十二五”信息化安排,明后兩年相關建設或將從以點帶面轉入全面推進,行業有望迎來更快增長。而美國過去十年醫療IT行業一直保持高達13%左右的復合增長,尚屬發展初期的中國醫療信息化產業或有望進入“黃金十年”。
企業摩拳擦掌
看到巨大的市場機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躍躍欲試。如和佳股份5月31日公告稱,公司使用超募資金1680萬元設立子公司,子公司收購四川思訊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的9項軟件著作權資產,涵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臨床管理信息系統(CIS)及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GMIS)。
作為醫療設備生廠商,公司通過此項收購進入醫療信息化領域。而得益于行業景氣,有分析人士預計其借助現有渠道優勢,或將快速實現軟件產品銷售,年內軟件產品銷售額就可能達到6800萬元,毛利率約65%。
已有的市場參與者也不甘示弱,擴張腳步積極。如國內唯一專注醫療信息化領域的上市公司衛寧軟件,去年其客戶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區市,百萬以上大訂單金額增長89%;萬達信息作為上海區域醫療平臺的主要建設者,在上海經驗的全國推廣中占據競爭優勢。今年已陸續拿下湖南、貴州等省級平臺項目,進一步擴大了在GMIS領域的市場份額。
湘財證券分析師姜國平認為,醫療信息化行業目前仍處于“大行業、小公司”的格局,2008年行業前十名占總體的份額僅為32%,美國CIS市場的前三位市場份額則已從2007年的42%提高到2012年的65%。隨著項目門檻提高,行業集中度正趨于提升,處于領先優勢中的衛寧軟件、萬達信息、東華軟件、東軟集團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