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來了 個人隱私常常“被裸奔”
當一個人很懂你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共鳴的幸福,但是當你在他(她)面前毫無秘密的時候,你是不是會有一種裸奔的尷尬?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網購族發現,自己的上網記錄、消費偏好等個人隱私信息,已被商家層層轉賣榨干用盡,常常會有種“被裸奔”的尷尬。
因好奇,被“棺材”困擾一個月
7月19日下午,一位名為“不知道叫什么就叫春的陳紅軍”的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帖吐槽稱,因為之前看新聞報道稱有賣家惡意向買家郵寄棺材壽衣,他出于好奇,在淘寶上搜了一下“棺材、壽衣”。
哪知道“好奇害死貓”,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飽受困擾——在新浪微博右邊的“熱門商品”推薦中,天天都可以看到棺材、壽衣、骨灰盒的推薦信息,推送廣告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顯然,這名網友中了互聯網大數據的“毒”。
大數據時代,人人都無隱私
去年的各種互聯網盛會上,“大數據”是被提及頻率最多的一個熱門詞語。什么是大數據?記者用親歷過的一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記者得了某種難以啟齒的病急著尋醫,但是羞于去電線桿上找“老中醫”,于是就選了某搜索引擎。
記者在搜索引擎上輸入了該疾病的關鍵字,瀏覽了搜獲的網頁后關閉了搜索引擎。然而,當記者重新打開電腦,登錄任何一個網頁時,發現該網頁的兩側和頂端出現了一大堆本地專科門診的治病廣告。
其實,不光是在搜索領域,網友所接觸到的網絡的各個領域都在進行大數據的收集。你平日在卓越亞馬遜上看過什么東西,再次打開網頁時,你心儀的物品已經擺在了那里;你在相親網站上多次點擊了各類長腿美女,再次出現在你面前的備選對象可能沒有一個身高低于165厘米……
不錯,根據你上網的喜好,對上網的數據進行分析,投你所好進行跟蹤和推送,這就是所謂的“大數據”。可以不夸張地說,除非你不上網,否則難有隱私可言。
專家支招:清除Cookie來應對
不過,太過“懂你”有時會變成困擾。對于自己的上網行為被收集,網友也不是毫無辦法。
360網絡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向記者表示,Cookie(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進行session跟蹤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能夠對網絡服務帶來一定便利,但如果Cookie處理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廣告如影隨形。
石曉虹表示,目前多數瀏覽器都有Cookie清理的功能,如IE瀏覽器可以用“選項—常規—刪除”來清理Cookie,360安全瀏覽器可以用“工具—清除上網痕跡”功能選擇清除的內容,如果用戶覺得使用瀏覽器清理比較復雜,可以使用360安全衛士“一鍵清理”功能,設置成自動清理模式,自動清除跟蹤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