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大戰再起 騰訊搶占入口
“刷手機可以坐公交了。”7月22日,隨著移動用戶可通過NFC手機支付的方式實現公交、地鐵和超市餐飲等場合的小額消費消息的傳出,業內關于移動支付話題的討論再次沸騰了。
從平臺入口奪至移動視頻,如果說,用“劍拔弩張”一詞來形容巨頭們在移動端的卡位并不為過,那么,這似乎也僅僅才是開始。所謂“風水輪流轉”,不知從何時起,移動支付已搖身一變成了下一個競相追捧的“香餑餑”。于是,新浪正式發布了“微銀行”,支付領域的先行者支付寶發力無線了,運營商代表中國移動也按捺不住了,拉卡拉更是早早地守在了移動支付的路口,甚至尚無一番基業墊底的創業者們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無論如何,眾人的一躍而起,暗示著轟搶移動支付蛋糕的時機已然成熟?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他們是有備而來還是亂拳出擊?圓夢移動支付,跌跌撞撞涌進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各路英雄扎堆移動支付 大勢所趨?
所謂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即允許用戶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通過近距離傳感直接或間接向銀行金融機構發送支付指令產生貨幣支付與資金的轉移行為,從而實現移動支付功能。
可以說,其整個移動支付價值鏈包括了移動運營商、支付服務商(比如銀行,銀聯等)、應用提供商(公交、校園、公共事業等)、設備提供商(終端廠商,卡供應商,芯片提供商等)、和商家等多方角色。
而此時,我們亦就不難理解,除了上述率先發力移動支付的中國移動外,在暗流洶涌的爭斗背后,我們還看到了騰訊、銀聯等大佬們身影的緣由。
據了解,日前,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聯合在北京、上海等14個城市推出移動支付產品手機錢包。“目前北京刷手機乘公交也進入實施,手機錢包進入商用階段,移動支付迎來重大變革。”中移動方面透露。
再看騰訊。
如果說,牽手中國聯通、與運營商冰釋前嫌,騰訊此舉稱得上是一次懷揣遠大抱負的“破冰之旅”,那么,在移動支付領域的雙線布局更足見其雄心壯志。
這邊,“微信新版確認將開通支付功能”的話音未落;那邊,下版手機QQ亦傳出將上線支付新功能。有人說,同選8月發布,手Q再戰微信;也有人說,爭斗恐將持久繼續。然而,連接財付通,打通線上線下,微信支付可以助力旗下電商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的客戶方式和模式;而對于手Q,支付作為一站式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站在騰訊的高度,目前雖然只是蜻蜓點水,但其已然視移動支付為未來重要增長點。
面對著這股前仆后繼般地洶涌之勢,人們不難猜想:移動支付時代即將全面爆發?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手機在線支付使用率比去年底增長3.9%,手機在線支付網民規模增長43%,可以說,在各類應用中,手機端電子商務類應用使用率整體上升,以手機支付使用率漲幅最為明顯。
此外,據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移動支付用戶數量有望在2015年達到3.84億。
眼看著這塊前景巨大且無限美味的大蛋糕,也難怪大佬們已“磨刀霍霍”且難掩口水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同樣著眼于市場現狀,當下的移動支付是否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又或者,它是前途光明,但道路遠沒上述數據那樣來得可觀?
用戶認知度低 安全是永恒的主旋律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對于北京移動推出的“移動NFC手機一卡通”,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該報道指出,記者實地探查營業廳的反響并不強烈,刷手機乘公交首日表現冷清,手機錢包只是‘看上去很美’。
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或許,用這個詞來形容移動支付當下的處境并不是十分恰當,但無論如何,與之無限美好的前景相比,廠商們似乎應該或已經注意到這其中的問題所在了。
“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最關心的三大問題依次是交易的安全性、交易的私密性和交易的易用性,可見移動支付的安全、保密和快捷順暢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通過一項調查如此分析道。
事實上,眼下的移動支付仍然面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支付易用性的改善以及用戶在移動設備上付費習慣的培養等多方面難題。或者更進一步說,即使前面兩個問題毫無阻力地被解決,最后用戶消費習慣的培養亦稱得上是一道最難的關卡。
有數據顯示,國內有超過90%的手機用戶都收到過詐騙短信,40%的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機用戶完全信任移動支付,而65%的手機用戶拒絕通過移動網絡發送自己信用卡資料。
而日前,一則《手機后門瞄準移動支付 首例中招網民損失1980元》的新聞更是引起了記者的關注。7月17日,淘寶賣家劉先生的旺旺收到一個買家消息,該買家聲稱要組織同事團購,給劉先生發送了一個二維碼清單。劉先生使用微信掃描后,訪問了淘寶網站,并在網頁提示下下載一個程序,買家隨便找了借口便不再搭理劉先生。不久,劉先生發現他的支付寶被用紅包支付的方式盜用了1980元。最后,通過鑒定,這是一款截取安卓手機短信的后門程序,這個后門對手機支付安全存在重大威脅。
“移動支付的最大詬病就是安全問題,尤其是將手機號、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和手機綁定的情況,問題尤為嚴重。”有網友如此表示。
對于消費者來說,由于手機攜帶的隨身性,其丟失和損壞造成個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較高,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擔心可以理解。而對于廠商來說,目前移動支付的業務推廣成本過高。此外,移動支付信用制度的建立不僅需要移動運營商、銀行部門的支持和改革,還需要消費者在意識和觀念上的轉變,此項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
移動入口的爭奪仍在繼續,移動支付,讓無數花樣應用變現的唯一通道和端口,爭奪還在繼續,大佬們已相繼入場,不論前景幾何,先占個座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