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應用:催生新生態鏈 需強化核心技術
2013年上半年,在全球無線電技術應用向各行各業加速滲透的大背景下,我國無線電技術應用同樣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這對我國無線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對上半年無線電應用及管理基本特點和主要問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給出了下半年的走勢分析和判斷,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建議。
上半年移動通信網絡升級部署加速
4G“呼之欲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布局加快;我國對于基于無線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對外依存度較高。
基本特點
1.基于無線電應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
一是移動通信網絡升級部署加速。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3月底,我國共有11.46億移動通信服務用戶,其中有2.7727億是3G用戶,占全部用戶的24.20%,我國已全面進入3G時代。另外,TD-LTE展開新一輪大規模試點、中國移動今年首次4G終端招標的啟動,都表明4G已經“呼之欲出”。不僅如此,我國于上半年已成立IMT-2020(5G)推進組,積極參與5G標準的研發和制定。二是各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布局。隨著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的公布,各試點城市均加快布局,重點為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多個民生熱點項目;云計算產業鏈已初具雛形。上半年,一批云計算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重點行業領域應用開始起步。
2.規范化無線電管理工作更加適應無線電技術應用的快速發展
2013年上半年全國陸續發布了與無線電管理相關的文件,無線電管理工作更加適應無線電技術應用的快速發展。國家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實施〈業余無線電臺管理辦法〉若干事項的通知》、《衛星固定業務通信網內設置使用移動平臺地球站管理暫行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全國無線電臺站規范化管理專項活動的通知》等文件出臺,規范了全國范圍內相關無線電業務的管理工作,重點落實無線電臺站的規范化管理。地方層面,福建省信息化局對《福建省無線電管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參照執行標準》進行了修訂完善;《天津市無線電管理條例》于3月1日正式實施;云南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組織起草了《云南省無線通信網絡建設管理辦法(草案)》,規范了省內移動通信基站的設置使用。
3.重大活動、災害應急救助及重大考試中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表現突出
首先是重大活動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在北京園博會、深圳文博會、黃河口國際馬拉松比賽等重大活動中,相關地方無線電管理機構均圓滿完成了活動的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其次是災害救助應急事件的無線電安全保障。今年4月,四川省雅安市突發7.0級地震,在震后的抗震救災行動中,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及業余無線電組織為保障應急通信作出了重大貢獻。最后是重大考試的無線電安全保障。今年上半年已進行了多次全國性的重大考試,如研究生入學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高考等,各地無線電機構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防范和打擊了考試無線電作弊的違法行為,從而維護了考場秩序并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
主要問題
1.4G陷入制式之爭
由于4G制式分為兩種,一種是FDD-LTE,另一種是TD-TLE,前者在國際上大量使用、技術較成熟;后者是我國擁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但技術和終端都還有待完善。中國移動將獲得TD-LTE牌照,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獲得何種4G牌照一直未明確,但這兩家運營商在明確牌照發放制式之前也更加傾向于FDD-LTE。中國電信明確表示將“兩手準備”,中國聯通則多次強調希望優先獲得FDD。由此可見,運營市場在4G牌照制式問題上形成了兩股力量的博弈,這一不確定性讓我國4G走向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2.NFC移動支付產業鏈過度碎片化
相對其他無線技術,NFC兼具傳輸距離短、設定流程快兩大特性,適合重視交易安全的移動支付應用。但移動支付需要軟硬件的整合,涉及手機等終端廠商及運營商、零售商等,各方利益爭奪激烈。作為規模效應顯著的行業,一旦NFC相關標準廣泛推廣,后續規格變更難度極大。僅從技術標準而言,目前的NFC移動支付就分為NFC解決方案、SIM卡解決方案及MicroSD解決方案,此外還包括更為激烈的產業鏈主導權的爭奪,由此導致的NFC產業鏈過度碎片化的狀況使NFC發展無法形成合力,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發展窘境。
3.邊境(界)地區地面無線電業務頻率協調任務加重
國家無線電管理“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加強頻率協調和國際合作是今后的重要任務之一。其中,邊境(界)地區地面無線電業務頻率協調(下稱邊境頻率協調)是我國頻率協調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國與14個國家陸地接壤、與8個國家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國邊境(界)情況較為復雜。近年來,隨著邊境(界)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無線電應用的增多,邊境頻率協調工作量日益加大,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隨著上半年TD-LTE商用化進程的加快,更迫切地需要通過邊境頻率協調來保障邊境(界)地區無線寬帶業務的正常開展。
4.基于無線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核心技術標準有待加強
我國對于基于無線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能力仍然較弱,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對外依存度較高。一是產業鏈整體關鍵技術落后、核心專利數量少、科技成果轉化慢,制約了產業轉型升級,不利于產業自主可控;二是產業鏈中信息用戶的高端移動通用芯片、核心基礎器件和大尺寸觸控面板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視聽等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產品標準、核心發明專利和知識產權主要由發達國家掌握;三是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標準體系亟須完善,技術實際應用中的互聯互通問題仍然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掣肘。
下半年無線電技術應用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隨著4G、RFID、WiFi、物聯網和車聯網等一系列無線電技術應用的成熟和普及,智慧城市建設將進一步加速。
一、運營商將繼續迎擊OTT業務帶來的挑戰
下半年,三大運營商將加快轉型步伐,加大開放合作力度,與產業鏈各方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應對OTT業務帶來的挑戰。中國電信以翼聊為突破口。日前,中國電信發布了翼聊4.0版本,從新推出的版本來看,翼聊4.0在提升用戶體驗、移動社交特性等方面做了重點投入。而此前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表示近期將考慮加大對大眾市場推廣力度,包括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運營。中國移動Jego為轉型探路。中國移動最新推出一款應用名為Jego,其最核心的功能是撥打國際長途。用戶只需連接數據網絡,即可免費或以優惠價格撥打世界各地的移動及固定電話。Jego成為中國移動在OTT時代轉型的急先鋒,標志著中國移動正面迎擊微信等OTT業務的開始。中國聯通確立“流量+模式”新模式。中國聯通正在加速自己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步伐,近期頻頻與OTT達成合作:與搜狐視頻合作推出視頻流量包合作計劃,與樂視合作推出了“北京聯通樂視流量包月服務”。中國聯通采取的是先擴大用戶規模,再逐步實現贏利的思路,確立了“流量+內容”新的收費模式。
二、4G或成為三網融合新的契機
截至2013年年初,中國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基于廣大消費者家中的固定線路(比如,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等)而開展相應工作。3年多的試點工作中,作為傳統的信息傳輸通道及其運營商都非常清楚,未來將面臨著一個技術不斷變革、全新業務層出不窮的時代,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各自旗下的業務模式、用戶忠誠度等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由于固定線路層面的三網融合下的商業模式、業務種類較為簡單并具有排斥性,廣大消費者最終只能依靠相應運營商提供的內容多少、產品價格的高低等要素進行唯一的選擇,這就給運營商陣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價格戰作為一把“雙刃劍”,雙方旗下的運營商應該慎用。因此,包括電信運營商和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都不愿意在業務層面形成這種最為初步的惡性競爭。近幾年,電信運營商開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移動互聯網領域,而4G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基石。4G時代不僅能給運營商、終端與設備廠商、內容提供商等帶來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更能催生出一個個新興的生態鏈,4G或成為三網融合新的契機。
三、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有望發放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的通告》要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日前均發布公告,宣布啟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一直備受關注的“虛擬運營商”已近在咫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表示,公司將為前去洽談的企業提供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合作需求書,企業可據此提出合作意向書,并于約定時間內以書面形式反饋,正式提出合作意向。而聯通在公告中更是明確了具體申請流程和接洽意向企業的時間節點。若運行順利,年底前會產生至少6家虛擬運營商牌照。
四、無線電技術應用將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加速
“十二五”期間城鎮化是內需增長的最大動力,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城鎮化將發揮拉動消費、擴大和優化投資、改善民生的多重效應。預計“十二五”期間城鎮人口將從2011年的47.5%提高至51.5%,“不完全城鎮人口”將轉化為“完全城鎮人口”。過去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增加了供給,現在信息化將與城鎮化深度融合則有望創造供給。目前來看,“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結合的最佳模式。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下,智慧城市建設將掀起新一輪的發展高潮。另外,隨著4G、RFID、WiFi、物聯網和車聯網等一系列無線電技術應用的成熟和普及,無疑智慧城市建設將進一步加速。
對策建議
加強無線電核心技術標準攻關
一、盡早發放TDD制式的4G牌照
進入4G時代,由中國主導的TD-LTE產業目前已經得到了愛立信、諾西、阿朗、高通等國際電信廠商的支持,其成熟度水平相較于發牌前的TD-SCDMA來說,已經有了質的變化。但TD-LTE與FDD-LTE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這些差距需要通過盡快的商用化部署去解決。如能盡早發放TDD制式的4G牌照,TD-LTE產業鏈也將加速成熟。
此外,盡快把中國帶入4G時代,還有利于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和整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根據機構的研究結果表明,移動寬帶速度翻番,可帶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移動數據流量每翻一番,可以帶動GDP增長0.5%。同時,在當前全球電信市場投資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盡早發放4G牌照,將有助于提振全球電信產業的信心,4G網絡的加速商用也必將帶來新的產業變革,帶來新的業務和應用,進一步促進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
二、NFC移動支付產業亟須打通產業鏈
首先應統一解決方案,提升客戶體驗。2012年NFC手機銷量僅占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18.7%,這一數字在我國更低。在此情況下,產業鏈下游為了盡快占有市場,早已推出SIM卡、MicroSD等解決方案。但是這些解決方案帶來了成本提升,這無疑會增加服務提供商的運營成本。另外,這無助于客戶體驗的提升,消費者未必會主動更換或領取新卡。因此當務之急需要統一解決方案,以NFC手機為主要陣地。即使當前NFC手機普及率尚不樂觀,也不能以犧牲客戶體驗為代價,市場需耐心培育。其次,產業鏈上下游應協同發展。下游服務提供商受限于NFC手機的普及,而上游手機廠商困于成本的增加,這導致了NFC移動支付陷入了不解的“迷局”。如運營商與手機廠商展開合作,定制的智能機均需加入NFC功能,盡管成本略有提升,但能從終端上統一解決方案:用戶使用NFC如同藍牙、紅外一樣方便快捷,客戶體驗必定不俗。此外,在NFC手機大規模生產后,NFC的芯片價格也會下降,NFC手機能夠在不借助“外力”下實現自普及。
三、盡快開展《邊境地區地面無線電業務國際頻率協調暫行規定》的修訂工作
我國現行的《邊境地區地面無線電業務國際頻率協調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于2007年發布,至今已有近6年的時間。在6年的時間里,無線電技術應用飛速發展,邊境(界)地區的無線電業務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形態。此外,國際電聯(ITU)《無線電規則》在此期間進行了多次修訂。基于此,邊境頻率協調工作無論在頻譜資源還是臺站設置上都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邊境頻率協調工作,必須盡快展開《暫行規定》的修訂工作。首先,應對邊境(界)地區進行調研,了解當前邊境頻率協調出現的新問題。由于我國邊境(界)地區的跨度較大,存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其次,對最新版《無線電規則》進行深入地學習,重點了解2007~2013年期間關于邊境頻率協調部分的修訂內容,為《暫行規定》的修訂和完善尋求國際法規的支持。最后,結合調研的實際情況、最新版《無線電規則》以及我國現行的無線電法律法規,以統籌兼顧為原則對原有《暫行規定》進行修訂和完善。
四、加強基于無線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核心技術標準的攻關
一是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平臺和標準化建設。前瞻部署一批前沿技術研發平臺,完善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平臺,重點建設一批工程化驗證平臺,為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供有力支撐。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前瞻布局,支持以企業為核心的專利戰略聯盟和技術標準聯盟建設,掌握一批主導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和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標準,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技術發展制高點。
二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成果應用示范。依托產業創新資源聚集區,布局建設一批重大成果應用示范基地,支持商業模式創新,探索政府采購支持新方式,發展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創新集群,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關鍵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