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一卡通 如何不添“堵”?
據報道,在北京新辦一張市政公交一卡通只需幾分鐘,所有地鐵站均可辦理;但退卡,全市只有60多個網點可辦理,其中只有11個網點可以辦理“壞卡”(出現損毀的一卡通)退卡業務。面對公眾對一卡通“賣得很容易,退得太折騰”的抱怨,有關部門可否“出來走兩步”,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北京自全面推行一卡通刷卡乘坐公交的業務以來,一卡通的確給公眾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墒?,一卡通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卻有點給人添堵,比如退卡網點少、退卡窗口外排長隊、“壞卡”退卡要跑兩趟并等7個工作日、卡內余額超過百元只能到一卡通公司客服中心退卡……公眾期待的不只是“一攬子”解決方案,還要看有關部門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能否拿出足夠的誠意解決這些問題。
有人會說,既然一卡通給公眾出行帶來了便利,對于一卡通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也就不必太計較。其實,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摻和”起來一概而論。公交服務帶有公益性質,公眾享受低成本的綠色出行,實則由納稅人的稅收“兜底”;而一卡通運營是企業行為,一旦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可能會陷入一個又一個的不明不白,甚至管理“黑洞”。
據了解,臺北的“悠游卡”和香港的“八達通卡”都可以在地鐵各站進行普通退卡業務。北京的公交一卡通為何無法實現“全站點退卡”?此前,有回應稱,一卡通的發卡充值和退換卡業務模式不同,發卡充值網點不具備開通退卡業務的條件。但此說并不能得到專業人士認可。據了解,發卡與退卡的實質,是卡片信息的“讀寫與刪除”,可以通過軟硬件更新等方式來實現,在技術上“幾乎沒有什么難度”。無法實現“全站點退卡”,極有可能是出于管理成本的考慮。
企業運營考慮管理成本無可厚非,但應區分哪些是應由企業承擔的成本,哪些是必要的成本支出?,F在,公眾在辦理北京公交一卡通時,必須交納20元押金;退壞卡時,卻只退卡內余額,不退押金;卡中余額超過百元,退卡需收回等額充值發票。這些源自企業的管理規定,是否過于霸道?是否也該聽聽公眾的意見?
對于公交一卡通,網友的怨言還集中在:“一卡通的押金太多了,明明2元的成本,卻要收20元的押金”“現在的一卡通的質量越來越差了,用不了幾天就壞了”“卡壞了還不能隨便退,退卡太麻煩便宜了誰”等。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超6億元公交一卡通押金仍未公布用途及利息去向。相關人員回應稱,目前收到的押金,大部分還原到卡的制作成本,一部分作為發行和附件的費用,一部分作為卡的維護費用,剩余部分作為準備金為退卡用戶服務。考慮到一卡通公司性質為“企業”,是否公開一卡通相關信息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也有北京市民申請將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相關信息公開,卻遲遲得不到回復。
公交一卡通管理,既然摻雜著“企業”因素,又涉及百姓利益,如何做到公開、透明、合理?顯然不應能拖就拖,更不能藏著掖著。“百姓利益無小事”,公眾期待著,有關部門能夠拿出足夠的智慧和勇氣,早日給公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