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應著眼于智能交通
2013年10月10日,由騰訊汽車發起的中國首屆車聯網沙龍在北京騰訊匯舉辦,眾多國內知名學術專家、主流汽車媒體主編、車聯網企業代表蒞臨現場,共話汽車科技的未來。同時,車聯網產品指數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未來將發布“車聯網產品指數”,進一步擴大車市騰指范圍。
經濟觀察報副總經理張耀東先生針對“車聯網是否重新定義汽車標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為發言實錄。

經濟觀察報 副總經理 張耀東
對于車聯網重新定義汽車標準,我個人理解的車聯網應該比這個還要大一點,它的定義不僅是汽車標準,不僅是交通層面的標準。車聯網定義很大層面有三層關系,一層是的車和路之間的關系,一層是車和人之間的關系,第三層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駕車人和另外一個駕車人的關系。這三個維度。它是物聯網中的一個分支。
幾年前,物聯網是作為國策提出來,是國家領導人提出來很重要的一個國策。車聯網是在大的范圍里衍生出來的。最近兩年有點說得偏一點,更多關注于車載娛樂系統,我們更愿意去講在娛樂系統這一塊。這一塊跟移動互聯網是息息相關的,大家聚焦于信息系統功能。其實信息系統只是車聯網的一個點。對于企業真正進入車聯網,更多會從整個大的交通角度去談。如果僅僅從車聯網娛樂系統講沒有多大意思。娛樂系統現在有很多第三方供應商,這個已經變成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我個人感覺,娛樂僅僅是從車和人之間的層面來講的,因為整車廠它的平臺開放程度上不會像Android、蘋果系統供應商。如果不是一個全面開放的平臺,我們車企很短時間全開放,真正開放的空間非常有限。甚至是我們到了4G,大家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的。
第二個層面是車和路之間的關系。一說擁堵費之后,現在很多投資人也都在去做,做電子圍欄,做智能交通更細化的一個東西。智能交通的研究也很熱,在中國真正要運行,目前來講還是不可能。
從理想與現實來講,車聯網這個時點我們來做什么東西。我個人覺得現在這個時點還是把技術做好。專業的領域做專業的事情,汽車行業做汽車行業的事情,把自己的平臺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開放。因為開放了才有更多收獲。
另外一個是汽車現在北京的擁堵、霧霾到了這種程度,已經倒逼這個城市一定要去做智能轉變。今年智能駕駛這個概念特別熱。高盛評估,智能駕駛到2025年產值排在幾個新興領域第五位。美國的有錢人給了很高的預期,最起碼關注空間很大。如果大家以高盛投資報告作為投資決策的話,這個行業會成為一個熱門行業。我個人覺得無人駕駛有點問題,有車聯網才會有無人駕駛,這個不是車廠自己決定的。
現在我倒是覺得車聯網這個概念稍稍有一點太泛了。不是說車里加一個屏幕,裝一個3G卡,跟人交流叫做車聯網,那不叫車聯網,那叫把iPad放在車上。反正對我作為記者來說,那不是最有興趣的點,真正感興趣的而是看到一個企業站出來跟更多智能交通,跟智能城市結合起來。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