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基本完成
日前,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大廳里,鄭桑君老人拎著剛從藥房取到的中藥,逐一拿到中藥材溯源查詢一體機上掃描。屏幕上顯示出查詢結果——川芎,種植地點:彭州市敖平鎮川芎種植基地;采收時間:2012年5月22日。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該院是首批列入成都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的試點單位之一。自從有了這臺中藥材溯源查詢一體機,主動查詢和關注中藥材來源信息的患者越來越多了。
經過3年的探索,到今年12月,成都市中藥材溯源系統試點工作基本完成。全市10個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2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40家中藥材及飲片批發企業、50家飲片零售企業及荷花池中藥材市場1700余家經營戶,都將實現中藥材溯源系統技術上的全程貫通。屆時,所有列入試點的中藥材品種將在成都范圍內實現“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產地不在成都的中藥材也將從進入成都流通市場開始,進入溯源管理。
2011年起,成都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藥材質量溯源系統試點,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中藥材種植及流通、中藥飲片生產和使用各環節的追根溯源。通過給種植的中藥材貼上二維條碼電子標簽,用傳感器記錄種植、加工、檢測、配送、物流、銷售等各環節的關鍵信息,實現來源可倒追,去向可查詢。2012年,商務部開始在四川成都、河北保定、安徽亳州、廣西玉林4個城市首批試點建設中藥材流通溯源體系。成都市委、市政府將“試點建設中藥材溯源系統”作為2013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目標之一,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把10家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40家中藥材經營企業、荷花池中藥材市場所有商戶、20家飲片生產企業、19家醫院和50家藥店納入試點。
對積極參與試點的單位,成都市給予鼓勵和支持,使試點工作真正與中藥材流通相結合,為與國家中藥材溯源技術平臺信息對接做好準備。成立了中藥材質量溯源系統建設技術專家工作組,為試點工作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引入代理業主、監理、測評等機制,統籌安排成都市服務業專項資金作為配套;嚴格按照試點工作和政府采購相關要求進行招標,通過競標選擇有資質、重信譽、技術強的企業參與系統建設。
成都市相關部門還制作了試點工作宣傳片,在電視臺和公共場所LED大屏幕上播放,同時通過分發宣傳材料、開辦講座等方式,為試點工作開展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
據了解,在逐步完善中藥材流通追溯系統的政府監管、公眾查詢、產業運營三大功能基礎上,成都市將進一步建立與中藥材產業鏈相關的企業誠信體系,預計在2014年底實現中藥材全品種、全覆蓋、跨區域溯源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