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啟動萬億市場:運營商利益分配未達成一致
這是一個表面上皆大歡喜,實則暗潮涌動的結局。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表示,向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
這場“狼來了”的戲碼上演了足足一年多,在這之間,關于4G牌照發放的多個猜想在業內瘋狂流傳,以最終結果來看,“觀眾”只猜對了一半兒。
在10月底,工信部方面就有消息稱,會先給三家電信運營商發放TD-LTE牌照,然后根據各自需要發放FDD-LTE牌照。但如今的結果是,工信部只發布了TD-LTE,這足以表明運營商之間的“利益分配”結果還未達成一致,1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才剛啟動。
利益博弈
之所以4G牌照箭在弦上,但遲遲未發是因為“平衡”運營商時遇到了問題。
LTE(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與3G相比最大的提升是上網速度快,因此可以承載更多的應用,理論速度是目前3G的50倍,通用標準分為FDD-LTE和TDD-LTE兩種模式,中移動采用的是TDD-LTE,也就是所說的TD-LTE,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是FDD-LTE制式。數據顯示,FDD-LTE已成為當前世界上采用的國家及地區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豐富的一種4G標準。目前,全球共有285個運營商在超過93個國家部署FDD 4G網絡。
中國移動對此次發放的TD-LTE技術并不陌生,在3G時代,中國移動就開始運用TD-SCDMA技術,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TD-SCDMA使用的是國產技術,從而導致中國移動在3G時代幾乎失聲。
這當然也是“利益平衡”的結果。在3G牌照下發前,中國移動的業務量和利潤率遠超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但此時我國又在進行3G技術的研發,需要由運營商來實踐。最后權衡的結果是,由效益較好的中國移動來擔負“振興國產技術”的使命,其他兩家運營商則獲得了國際非常成熟的WCDMA和CDMA2000技術。
在這之后,中國移動眼睜睜地看著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傳統固網優勢不倒的前提下,移動業務越做越好,靜呆呆地等到了蘋果與其他兩個競爭對手合作再合作,孤零零地拿著曲高和寡的TD技術,卻遲遲找不到用武之地,中國移動決定放棄3G,直接進行4G建設。
12月3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李正茂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稱:“今年以來,中國移動加速推動4G的建設和發展,重點保障TD-LTE覆蓋超過100個大中城市,基站數量超過20萬,下一步計劃將TD-LTE的覆蓋城市擴展到300個以上,在全國更多的城市建設TD-LTE的網絡?!?/P>
“萬事俱備,只等牌照”。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此時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還在努力地培育讓其實現“逆襲”的3G事業。
據悉,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被外界一直看做是FDD-LTE的承接者。也就是說,一直以來它們并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TD-LTE上。事實上,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高層也在不同場合公開表達過,對于4G牌照并不十分急切。但中國移動的想法卻相反,必須及時上馬TD-LTE,讓其盡早彌補在3G時代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