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思考:就業機會增加還是減少?
物聯網的發展,就像前幾次技術革命一樣,若真的能夠突破重重障礙得到大規模應用,一定會為各領域,特別是工業帶來更徹底和更智能的自動化生產方式,這種變革對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站在人情味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物聯網會淘汰一批職業,一些人會因此丟掉工作。
物聯網技術推動生產方式變革
從古到今,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提高工業生產力的探索,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生產方式朝著越來越自動化的方向在前進,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會大大加速這一進程。大數據及云計算的加入,使自動化和智能化不再僅限于生產,而是深入到監測,管理等層面,實現明顯的效率提升。
物聯網和傳感器的普及,帶來了數據的大量增加,同時也讓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成為各公司十分重視的技術,特別是在工業領域。通用電氣今年1月在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市新建立了一家電池工廠,這座工廠占地面積達18萬平方英尺,共安裝了1萬多個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生產時的溫度、氣壓變化及能源消耗等數據,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平板電腦甚至手機獲取這些數據,從而便捷高效地對生產進行監督。
物聯網不會導致失業狂潮
毫無疑問,當工業自動化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工廠車間里的人工職位會逐漸消失,就像當年電話接線機取代人工接線一樣。可是與此同時,一定有另一批工作會興起,一個崗位被自動化系統取代了,圍繞這個系統的生產,維修和優化卻可以衍生出許許多多個崗位。同時,在工業上解放出來的生產力可以投身到服務業等其他的產業,從而促進整個市場的繁榮。
據IDC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僅云計算一項產業,在2015年前就將為世界創造超過14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中國和印度將新增崗位675萬個,歐洲、中東和非洲約207萬個,北美為117萬個。云計算不僅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行業,也使得許多傳統企業的員工通過電腦、平板電腦等信息設備進行遠程工作成為現實。
幾乎所有的技術在方興未艾的時候,都會面臨關于利弊的激烈討論,但是這項技術最終能否推廣,還是取決于它對社會生產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就物聯網目前在工業上的作為來看,無論是它對智能化的貢獻還是對能源和成本的節省,都決定了物聯網的廣闊應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