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電商與銀行 是合作還是競爭?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證券時報網
日期:2013-12-16 09:32:56
摘要:電商與銀行之間的關系最初僅限于傳統的簡單交易,隨著數據優勢的凸顯,傳統電商首先涉足高利潤的融資業務,以往專注于工業領域的行業也開始搭建電商平臺,并積極尋求與銀行合作,依托數據與資金兩大優勢進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領域。

  2010年之前,我國的銀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僅存在存、貸、匯等交易關系,二者涇渭分明;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面世,成為國內首家在全國范圍內完全面向電商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小額貸款公司,以消費品為主的傳統電商與銀行開始出現業務交叉。

  電商與銀行之間的關系最初僅限于傳統的簡單交易,隨著數據優勢的凸顯,傳統電商首先涉足高利潤的融資業務,以往專注于工業領域的行業也開始搭建電商平臺,并積極尋求與銀行合作,依托數據與資金兩大優勢進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領域。

  電商與銀行互相改變著彼此,第一步是業務簡單交叉。電商巨頭紛紛涉足資金融通業務,同時,銀行巨頭也開始搭建電商平臺,電商與銀行之間的跨界業務交叉將競爭推向白熱化。電商通過為客戶提供附加值探索拓展融資業務,同時銀行通過設立電商、支付平臺獲得更多真實交易數據,很多電商與銀行都將全面試水業務作為涉足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步。

  電商與銀行逐步探索合作,第二步是通過分工各取所長。一方面是通道服務,阿里依托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臺,打通與民生銀行的資金結算通道,依托電商平臺,提供金融產品銷售通道;另一方面是供應鏈金融服務,電商針對其小微企業客戶,獲取并挖掘供應鏈上的真實交易數據、物流數據、客戶評價數據以及認證等信息,基于對數據的分析判斷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將該信用信息與銀行共享,為銀行提供助貸服務依據,有助于銀行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電商與銀行的合作中,電商具有數據信息優勢,銀行在金融產品方面具有優勢,加之第三方支付機構以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技術優勢來降低交易成本,從而共同向更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存、貸、匯是傳統商業銀行的三大主營業務,除存款仍為商業銀行的特許業務之外,以互聯網金融為戰略發展目標的電商已將業務范圍延展至信貸與支付。

  電商依托互聯網金融理念推廣的“量化放貸”模式迅速聚集大量中小微資金需求者。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由于線下信貸審核的機制限制,高固定成本使得傳統金融機構依托現有機制無法向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而電商憑借對數據信息的積累和技術優勢,能夠線上、批量化向有真實交易數據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

  電商依托互聯網金融模式衍生出的新興支付模式主要有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二者保持高速增長。電商加緊布局第三方支付市場,以此作為電商平臺業務發展的重要一環。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行業細分領域不斷深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市場規模增速將長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電商逐漸涉足并日益壯大的信貸與支付業務,看似擠占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領域,但事實上卻并未帶來明顯的直接競爭,而是與傳統金融機構達成了協同效應。從信貸業務的層面上來看,電商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并不沖突,電商主要服務于中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特點是小、散、靈活、周期短,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則較少與中小微企業之間開展信貸業務。從支付業務的層面上來看,涉足互聯網金融的電商企業作為互聯網企業,大多經營靈活,能夠更好更快地運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支付新模式,而支付、結算是金融業務的基礎,因此電商對支付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恰恰能夠支撐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二者的協同效應遠遠大于直接競爭。

  電商與銀行發揮各自優勢,在合作中形成互聯網金融新模式。電商正在依托數據優勢向其承載的供應鏈兩端延伸。一方面,向電商平臺物資流端延伸至供應鏈上游數據流端,注重原始數據的獲取、整理,在電商平臺進行過交易的客戶均產生一系列真實交易數據、物流數據、客戶評價數據以及認證等信息,而批量處理大數據正是電子信息類企業的行業優勢。另一方面,向供應鏈下游資金流延伸,通過量化處理數據得出對客戶的信用評價,由此客戶的零散信息就通過大數據量化分析產生了價值,成為獲得融資服務的依據,使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成為可能。同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浪潮的推動,金融業正加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技術首先改變傳統金融機構的銷售模式,其次豐富支付手段,最終在作為其核心的信貸業務中融入互聯網理念。電商與銀行從簡單的業務交叉到契約合作,再到理念的初步融合,似乎已經跨越了正面沖突的直接競爭階段,二者將攜手邁向未來的融合。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