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趙歡:從ETC項目看金融IC卡的應用
近兩年來,在人民銀行統一組織領導下,建設銀行在推動金融IC卡工作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改造了系統和76萬臺受理設備,發卡7628萬張。
以金融IC卡為基礎,積極拓展行業應用
建設銀行遵循“自主發卡與行業并重”的原則,金融IC卡得到了快速發展,業務規模迅速達到了一定水平,發卡增長迅速,在交通、社保、軍保、醫療、市民卡、教育、零售、餐飲、“三農”、一卡通、移動支付等諸多領域開展了行業合作,已完成合作項目127個。目前,正在啟動的行業合作項目有570個,覆蓋了19個大的行業合作領域。
以ETC(電子不停車收費)應用為例,當前國家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ETC項目已成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公路交通行業今后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建設銀行已將ETC銀行業務作為戰略性、前瞻性的創新業務納入戰略規劃,總行已統一開發ETC業務系統,建立了完善的網絡系統,能夠支持ETC業務與銀行數據無縫連接,完成數據交互,截至2013年6月底,建設銀行ETC應用合作已擴展到13個省市。
拓展金融IC卡行業應用的體會
在拓展金融IC卡行業應用過程中,我們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第一,要為客戶提供便利。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支付內容明顯增多,支付行為極為頻繁,而ETC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絕大多數支付需求恰恰和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只有發揮金融IC卡特點,在ETC等公共服務領域提供快速、便捷的現代支付手段,從而適應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需要,才能使得行業應用落到實處。
第二,要促進行業發展。ETC等行業領域發展的目標是通過自身的發展來提升行業服務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服務民生。因此,建設銀行在參與ETC等行業合作時,不僅關注項目本身,更關注通過提供通用性、安全性的支付手段來與行業管理者共同提升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行業的綜合服務能力,真正做到發展共贏。
第三,要整合社會資源。目前金融IC卡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已經具備全面推廣金融IC卡應用的條件。金融IC卡不但可以滿足銀行業需要,也可以滿足其他行業特別是公共服務領域的金融要求,銀行卡受理網絡可以為公共服務領域的金融IC卡應用提供更加廣泛的空間。因此,行業合作中,應充分發揮現有資源作用,減少重復投入,盡快實現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的資源共享與協調發展。
按照這樣的思路,建設銀行在一些地方ETC速通工程服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比如,在江西,江西省高速公路ETC系統計劃在2015年使ETC車道突破400條、ETC收費站達到覆蓋率90%以上、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到40%。建設銀行從2011年開始介入該項目,充分考慮客戶和合作方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合作方案,成為唯一一家成功實現在網點柜臺受理ETC行業儲值卡充值業務的銀行,同時,發行了當地第一張具有ETC行業應用的金融IC卡聯名卡——贛通龍卡,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再比如,天津市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管理中心(ETC中心)自2010年9月起步,建設銀行與中心展開合作,截至2013年6月底,實現ETC專用車道139條,覆蓋率達72%,ETC業務用戶6萬輛。目前客戶可在建設銀行網點實現從簽約、領卡、綁定、安裝、消費、發票打印的全部ETC業務。天津全市建設銀行網點均開通了代理儲值卡充值業務,全市各區縣均覆蓋一站式服務網點。
拓展金融IC卡行業應用的建議
一是行業技術規范管理有待加強。IC卡應用推廣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標準的選擇,目前很多行業沒有全國統一的技術標準,或者即便有統一標準,但并未嚴格執行,這樣使得在各地進行行業合作過程中,存在標準混亂、重復開發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IC卡行業合作的發展,并對IC卡的全國聯網通用造成了不利影響。建議相關的行業主管部門應盡快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已經制定標準的行業部門也應加強對標準執行的監督和檢查工作,使標準執行落到實處,為整個金融IC的行業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行業合作模式有待改善。目前行業合作中各參與方都希望占據產業鏈的主導地位,造成合作難度較大的局面。部分行業主管機構對金融IC卡項目合作提出了較高要求,如指定價格、指定廠商、要求免費開發系統、購置機具等,造成商業銀行成本投入劇增。建議合作各方應從雙方共贏,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按照更加合理的方式展開合作。
三是受理環境有待改善。現階段金融IC卡的受理環境已初步形成,應該說硬件受理環境已基本具備,但商戶培訓工作稍顯滯后,也就是說軟件服務跟不上。已經建成的受理環境沒有發揮作用,雖然各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和宣傳金融IC的優點,客戶在實際環境中卻不能使用IC卡進行交易,從而出現較多客戶投訴。建議商業銀行和有關部門應加大商戶及收銀員的日常培訓力度,定期組織金融IC卡的受理培訓工作,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檢查機制,保證受理人員能夠正常接收金融IC的使用,發揮現有的硬件受理環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