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支付寶PC端轉賬收費明降暗升 銀行下月換IC卡開收工本費

作者:RFID世界網采編
來源:中國一卡通網
日期:2013-12-04 15:12:34
摘要:如果說上周四大行短信提示全部告別免費是一個開始,此次支付寶PC端轉賬收費則是金融業“免費午餐”減少的縮影。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原本被作為招攬客戶手段的種種中間業務免費優惠,也開始漸漸收緊。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個非常無奈但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金融服務“免費午餐”越來越少。

  “原本每個月實名用戶都有1萬元的免費額度,這下子全沒了。”昨日一早,經營網店的劉娜打開電腦上的支付寶網頁,打算進行PC端轉賬,卻發現支付寶PC端轉賬服務開始正式收費,原有的費率及免費轉賬額度從昨日起停用。

  如果說上周四大行短信提示全部告別免費是一個開始,此次支付寶PC端轉賬收費則是金融業“免費午餐”減少的縮影。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原本被作為招攬客戶手段的種種中間業務免費優惠,也開始漸漸收緊。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個非常無奈但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金融服務“免費午餐”越來越少。

  PC端轉賬收費明降暗升

  “在電腦上進行支付寶賬戶間轉賬,費率進行下調。費率從原有的0.5%降低為0.1%,0.5元起收,10元封頂,按每筆交易收取。”支付寶此前發布的官方公告顯示。

  雖然看似是費率下調了,但以前的支付寶PC端轉賬,實名用戶有每月1萬元的免費額度。“所以實際上對于像我這種每月轉賬額度在1萬元以下的用戶來說,這筆費用是上升了。”劉娜表示,支付寶明確要求原有的費率及免費轉賬額度從昨日起停用。   

  好在此次支付寶的收費并不是全覆蓋。支付寶表示,在手機上使用支付寶錢包進行支付寶賬戶間轉賬,仍然免服務費,免費轉賬額度沒有上限。據了解,PC端支付寶賬戶間轉賬服務包括:轉賬到賬戶、我要收款、交房租、送禮金、AA收款、收款主頁、團體收款。如產生費用,將統一向創建者收取。

  支付寶的PC端轉賬收費的“明降暗升”,令人聯想到上周農行北京分行發布公告稱,從12月1日起,收取每賬戶每月2元的個人消息通知服務費。至此,北京地區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交易短信通知費結束了免費時代。

  銀行下月換IC卡開收工本費

  金融業服務“免費午餐”的消失不止一種。聽說IC芯片借記卡更加安全,銀行還可以將磁條借記卡免費更換為IC芯片借記卡,消費者吳先生前天到銀行打算換卡,被銀行工作人員告知“來的挺是時候”。因為,這一免費政策也即將到期。

  此前,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將自2014年1月1日起,對IC借記卡新開卡和換卡按每張卡20元收取工本費。IC借記卡包括IC卡和磁條IC復合卡。但是也有部分卡可以享受免費政策。根據該行公告,該行貴賓客戶辦理上述業務享受減免優惠政策。

  “中信銀行的IC借記卡開卡和換卡收取20元的工本費。”中信銀行客服人員表示。平安銀行IC借記卡工本費20元。平安銀行客服表示,“因為我們銀行剛剛推出IC借記卡,一些網點可能有優惠,價格還要看具體網點的情況。”

  “目前辦理建設銀行IC借記卡是免費的,暫未收到費用調整的通知。”建設銀行95533的客服人員說,建行沒有磁條卡換IC卡的業務。而工商銀行人民大學支行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芯片卡的辦卡和換卡都是免費的,明年的政策目前還不清楚。

  小額賬戶每月需交管理費

  “借記卡免年費”曾經是不少銀行吸引客戶的招數之一。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此前以“免年費”吸引客戶的股份制銀行,也在逐漸取消這一“免費午餐”。

  消費者肖女士表示,日前收到招商銀行的短信,稱為提升服務品質,從2014年3月起對于月日均資產不足5萬元的金卡客戶將收取10元/卡/月賬戶管理費。

  “針對在北京開戶的客戶,我們從2006年4月1日開始就一直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招商銀行客服人員表示,卡內資產包括存款、理財產品、購買的基金等,金卡客戶日均達不到5萬元資產的,每月收取10元的管理費;而普通卡客戶日均達不到1萬元資產的,收取1元/月的管理費。管理費是按月收取的,而非按年收取的。

  小額賬戶管理費一直以來都被銀行客戶廣泛質疑。但至今這項費用仍在持續收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平安銀行普通卡個人小額賬戶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管理費為每月2元,門檻是每月日均存款不超過1000元;而金卡賬戶則要求每個季度中至少有一個月日均金融資產大于5萬元,不足則收取15元/季度管理費。

  興業銀行門檻更低,規定個人賬戶管理費開戶滿3個月,且3個月內日均余額小于300元的人民幣個人活期存款賬戶收取人民幣3元/季度。

  此外,仍有部分銀行對該項費用采取免費政策。

  新聞延伸

  斤斤計較“小錢”為哪般?

  為什么一貫財大氣粗的銀行,開始在短信提醒、更換銀行卡等不過幾元錢的“小錢”上跟消費者斤斤計較?銀行業人士分析指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啟動,銀行背靠利差坐收利息收入的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因此紛紛轉向中間業務要利潤。

  這一說法,在近期公布的銀行業三季報中得以體現。截至三季度末,8家股份制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幅超過45%,其中,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增長幅度均超過50%。

  一家商業銀行分析師稱,手續費收入已是拉動銀行利潤增長的“火車頭”。 “實際上,發達國家的銀行主要是靠中間業務賺錢的。”該分析師介紹說。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從長期來看,中國銀行業在基礎性金融服務方面,應朝著盡量低收費或不收費的方向去發展,而在競爭性、高端金融服務,如理財、私人銀行等領域,還是要鼓勵銀行自主定價。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