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禁安防市場遇契機 國際廠商深入挖掘
智慧城市大熱背景下,在物物相聯或識別環節,門禁系統本來就應用到了RFID或相關的技術,因此,門禁系統可以說是物聯網的一個小型的現實應用版,如果再往大的應用廣度發展,則是現在各種領域的人們談及的物聯網了,而物聯網又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核心根基所在。
門禁系統市場遇成長契機
中國的經濟持續成長,各行業把“出入安全”也當成了一種生活或工作品質的象征,并且門禁系統作為人們進出社區、辦公場所及其他建筑物的安全通道,其應用的好壞直接關乎人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現今門禁系統已經成為各大樓宇建筑時的必選項。
從當前的應用來看,以金融、交通、商業寫字樓、政府單位、大型集團公司、房地產、酒店、核電、教育等行業項目對門禁系統有良好的需求熱度。從市場機會看,海康威視智能樓宇事業部產品總監李濤偉指出,根據行業發展的周期特點,預計在未來2年中,金融系統存在對大量網點的門禁改造工作,對門禁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商業地產中以超高層建筑、高端商務樓宇為代表將還要在中國受到追捧,中國很多城市都在爭相建設地標性建筑,而每一棟建筑都可以帶來至少上千個門的項目需求。教育行業以國家對教育部直屬學校的安防投資為動力,推動了各高校在校園宿舍門禁系統的建設,一般一個大學校園宿舍的門禁全部建設數量就可達5000個門左右。此外方興未艾的中國軌道交通建設也為門禁系統帶來很大契機,現在全國多個大中城市都在建設地鐵或輕軌交通,很多又與高鐵及機場組合成一個大的交通樞紐工程。這種項目的門禁建設數量也會顯示出很大的潛力,據分析,一個地鐵沿線就可200門,一個大的軌交綜合體也可在300~1000門左右。
國際廠商進一步深入門禁系統市場
和CCTV、報警類產品一樣,國際廠商在門禁市場上也是一個先行者,所以在中國市場上占有先機,同時國際廠商本身在諸多方面有先發的優勢經驗沉淀。在國內企業近20年的跟隨下,也占據了不少中低端的市場,且看著監控市場上本土企業后發崛起后不斷的超越了原來領軍的外企,這也難免不給國內門禁廠商一些盼頭。當然,國際廠商也不是沒有緊迫感,也在搶先的布棋落子。
霍尼韋爾何含就指出,國際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依然來自于其良好的口碑、一貫的產品穩定性、不斷創新的門禁控制器產品,目前已有部分國際品牌如霍尼韋爾正在逐步的實現本土研發、本地化生產以提高產品的綜合性價比。門禁系統和其它安防系統的深度聯動集成也是國際廠商的一大優勢。
泰科安防設備AkashMohan則指出國際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針對性的市場營銷活動、區域化定價、不斷擴大的經銷渠道建設。
西門子樓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盧猷康則指出,進口產品由于其具有前瞻性的市場和產品策略,進口品牌往往提供優質、穩定、功能強大的產品,滿足廣大客戶和一些特殊行業的需求。如西門子,在2002年就可以提供集成網絡端口的一體化門禁控制器、可控制64門,當時市場上還是RS485的通訊方式。后來當市場上產品跟進時,西門子早已升級換代,產品在容量、性能和功能上又超越了其它品牌。
凱拔門控設備鄭永慶則透露了KABA的優勢所在,即KABA在加密上走的是自己的方式,安全性更高。離線和在線用同一個品牌的產品管理,像有些地方辦公室用的是離線門鎖,走廊和其他地方用的是在線的,在這種情況下用一個平臺就很方便。還有一種模式,國外的品牌跟EPR軟件可以直接跟手續進行交換,增強了企業管理的便利性。因為很多員工數據已經在SAP里面輸進去了,沒必要在門禁這邊再輸入一遍,直接從SAP里下載過來就可以了。這種模式的出現也跟所屬環境有關,這方面的應用國內企業還沒有這么做。
DDS于海則認為國際廠商在軟件設計的理念方面更能幫助高端行業用戶完成安防管理目標,并且可以為運營服務提供支持。
博世黃仲析認為國際廠商的為客戶提供產品的同時,更能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如突發事件的處理,在細節方面國際品牌會考慮得更實際,更符合用戶需求。國內有些品牌往往僅僅只提供單一的聯動功能,忽略了對報警事件的收集和處理。
達實信息黃志勇就國密標準對外企的影響來分析,雖然推行國密標準,但外企只是失去了一些政府特定的行業項目市場,但還有很多其它市場可以做。
披克電子陳清泉認為國際廠商在推進產品標準化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綜合軟件平臺、中間件、安防綜合運營等方面具有優勢和競爭力。但首要問題是進一步解決技術、服務本地化的問題,需要切實迎合中國市場的需求,更接“地氣”。
海康威視李濤偉則從指出,隨著國內有些廠商在產品基本性能上已經達到國際品牌標準,并且由于價格較低、功能更多樣,在部分高端市場也漸漸贏得了一席之地。國際廠商面對國內這種日益激烈的競爭,有些已經開始跨過代理,親自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努力地讓自己的產品更符合國內客戶的實際需求,并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將一部分產品轉向定位中低端市場,以期獲得更大的拓展空間。
國際廠商未必能永遠處于市場的前列,監控系統的各種技術與應用足夠復雜,但中國廠商一樣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不止是份額,還包括技術與應用開發能力),所以,國際廠商不保持持續的創新力,未來的發展是有可能受到中國廠商更大沖擊的。不過,對中國廠商來說,如果監控以外的門禁市場出現了一個較大的業務機會了,他們一定會集中火力來切割這塊蛋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