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通副總裁邱魯閩:智慧城市應從何做起
2013年12月,西寧市城東區數字化綜合城市管理信息工程建設項目被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數字政通)中標,標的總金額約2038萬元。該項目將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三位一體”的“城東區數字化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其智慧城市建設。
大江南北,似乎所有城市都在建設智慧城市。然而,智慧城市應該從何做起,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近日,數字政通副總裁邱魯閩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提出了一個可以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抓手的應用平臺,這個抓手就是數字化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系統。
“數字化城市管理與社會管理系統將成為智慧城市的抓手,因為它可以實現城市中的人和事的統一管理和服務。”在邱魯閩看來,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和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整合各個條塊的數據煙囪,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整合資源與流程
“雖然智慧城市并不是新的詞匯,但是智慧城市相對于原來的電子政務建設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邱魯閩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與原來的電子政務建設最大的區別在于,智慧城市要打破原來電子政務建設中由于條塊分割形成的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鏈條,讓政府內部各部門的業務流程更為順暢,形成真正面向用戶、面向服務的城市信息化管理體系。
在邱魯閩看來,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有可能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是因為這個系統涵蓋了城市運行管理中方方面面的事情,也涉及到政府多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比如環保、環衛、工商、社保、稅務、交通等。同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中的數據最為豐富,有可能會涉及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觀經濟“四庫”中的各類數據。“其實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一個整合平臺,它可以整合電子政務中的各個系統和資源,大幅提升應用效率并節約了投資。例如,寧波就將全市6000多個各類監控探頭集成到了城市管理平臺上,讓這些原來只有單一功能的監控探頭可以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發揮綜合性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講,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意義重大,在整合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和各類資源的過程中,起到了排頭兵的作用。
覆蓋人和物
“如果說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有機會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那么數字化社會管理與城市管理的整合將真正成為智慧城市的抓手,它可以實現城市中的人和事的統一管理和服務。”邱魯閩表示,社會管理解決方案可以集成GPS定位、嵌入式地圖引擎、實景影像、虛擬三維、單元網格等多種應用技術和數字城市技術,服務社情民意的高速傳達,服務人性化的應用體驗需求并滿足不同層級用戶的業務差異化需求。
“社會管理系統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因為它可以幫助政府掌握社會情況,并解決很多社會問題。”邱魯閩告訴記者,“由于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強大功能,現在已經受到各個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關注。比如在柳州市,相關領導最常使用的就是社會管理系統,因為通過這個系統,他就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所轄區域的給類數據和情況,為其決策和處置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邱魯閩向記者介紹,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主要對象是“物和事”,即對城市中的各類基礎設施比如燈桿、井蓋進行管控,并對發生的事件比如管道泄漏、渣土傾倒等進行處理。而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主要對象是“人”,即圍繞居民的就業、保險、健康等方面以及企業的相應行為和需求提供管理和服務。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與社會管理系統的整合管理服務,將涵蓋城市的主要運行主體,讓城市在運行時初顯“智慧”。“數字政通在西寧市城東區的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與社會管理系統整合的項目。”邱魯閩表示,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提升西寧市城東區的管理服務水平。
當然,西寧市城東區地處西部,城市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水平還有待完善,城市管理系統也是從起點做起。然而在我國中東部的大多數城市,都是先從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開始,再逐漸開展數字化社會管理系統的建設。“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區、湖北省荊門市等地區,都是先行建設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然后才開始社會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邱魯閩說。
創新服務
中國的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帶來了各個城市基礎不同、需求不同,不能用一個模式來套用所有城市的問題。以城市管理為例,早在2005年,北京市東城區就提出網格化的管理理念并付諸實踐,而直至今天,可能還有很多不發達地區和三、四線城市還沒有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應用在城市管理上。
“各個城市的財力不同,不可能都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樣在城市管理信息化中進行大量投入。”邱魯閩告訴記者,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數字政通為全國各地的政府機構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和服務。
數字政通經過10余年的發展,先后為全國200多個城市建設了300多個數字化城市管理項目。“可以說,除了西藏等少數地區之外,數字政通的城市和社會管理信息化項目遍布全國各地。”邱魯閩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數字政通結合各個城市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還有創新的服務模式。
“城市管理其實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員的投入。因為城市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大量人力在特定區域反復巡查,才能確保這一區域不出現問題,或者在出現問題后及時處置。”邱魯閩表示,人員和編制是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難于發展的原因之一。為此,數字政通創新服務模式成立勞務公司,使得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把城市管理中的監督、調查、取證等工作交由第三方來進行,并對其進行培訓和考核,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城市的高效管理。
當然,物聯網是解決人員問題的另一途徑。“比如天津等城市正在利用物聯網技術代替人員進行巡查,當然這種應用更適合于距離市區較遠、比較空曠的區域,這樣可以降低人員巡查的成本。”邱魯閩表示。
精細度最高
“應用的移動化是未來的趨勢。數字政通正在向‘全時空、全移動、物聯化’方向發力。”邱魯閩對《中國計算機報》記者表示,“你會發現城市管理系統中的數據是最為精細的,所以在未來將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價值。比如,大家通常利用的GPS導航精細度只能到某個建筑物,在到達這個建筑物附近時,導航就結束了。如果要了解這個建筑物中的某個商戶等更為精細的層次,可能只有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可以利用。”
在邱魯閩看來,這些精細化的數據在為城市的運行提供管理和服務支撐外,還蘊含著更大的價值,這些數據的充分利用,也將成為城市“智慧”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