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南京博物院修復字畫走72道程序 物聯網、3D打印齊上陣

作者:胡玉梅
來源:現代快報
日期:2014-02-18 09:53:35
摘要:馬年春節過后,南京博物院的“文物醫院”也開始忙碌起來。給書畫“治病”40多年的“文物醫生”萬董強說,一幅字畫從診斷到恢復健康,少則需要個把月,多則一兩年,修復的程序最起碼是72道。

  馬年春節過后,南京博物院的“文物醫院”也開始忙碌起來。給書畫“治病”40多年的“文物醫生”萬董強說,一幅字畫從診斷到恢復健康,少則需要個把月,多則一兩年,修復的程序最起碼是72道。

  入院”

  先給它“洗澡”

  然后“更衣”

  清溪路1號,是南博的“文物醫院”。6個修復專家,正圍著《劉邦起義》這幅畫忙碌著。畫的背面朝上,專家們一手拿著糨糊水,一手拿著特制的刷子,在背面細細地刷著。

  盡管這幅畫才40多歲,但表面已經出現了深深的折痕,要重新裝裱,“需要救治的書畫,首先都要用純凈水‘洗澡’。”萬董強說,“就像揭郵票一樣,要浸泡,軟化,然后揭開,要非常小心,否則就撕壞了。”

  “體檢”

  望聞問切

  查出了“骨質疏松”

  相比較青銅器,紙質文物相對薄,診斷病情主要靠專家們的眼力,但如果需要,也可以用CT機。萬董強說,相比瓷器、陶器、青銅器,書畫修復更是傳統技術活。“一幅畫到我們手上,到底是什么病癥,大多都能看出來。”萬董強說,有的是骨質疏松了,一摸就是“粉”;有的是霉變,有的是殘缺……“你看,《劉邦起義》這幅畫,我們剛拿到手,一摸上去,畫面就有點粉了。這就是骨質疏松。”

  “手術”

  至少72道工序

  最長要一兩年

  經過若干工序后,專家們把畫翻到了正面。而后拿著細針,開始準備手術了。“畫面上已經看不到的部分,我們就要按照原畫一點點補起來。”萬董強說,“一幅畫少則需要個把月,多則一兩年,這個跟用料、保存的情況都有關系。”給書畫治病,至少需要72道工序,沒有5年以上文保工作經驗的人員,是不能參與這項工作的。“孫悟空的72變,恐怕就是跟我們學的。”萬董強開玩笑說。

  “趕時尚”

  物聯網、3D打印、激光都用上了

  南博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徐飛介紹,現在全國性對文物預防措施,就是監控。江蘇省物聯網的控制中心就在“文物醫院”三樓,通過屏幕就可以查看某個館的環境情況。目前專家也在探索采用像3D打印等技術。徐飛稱,3D技術運用主要是翻模具,“以前復制一件文物,翻模過程中,有可能對文物造成損傷。而采用3D打印技術就會保險很多。”此外,激光技術已被用于文物清洗。

  南京博物院

  “院藏的紙質文物,幾輩子都修不完”

  南博擁有40多萬件文物,紙質文物占一半以上。現在有多少件紙質文物需要修復呢?

  徐飛說,目前還沒有統計紙質文物需要修復的數據,“比如一件唐伯虎的畫是紙質文物,有些手稿很珍貴,也是紙質文物,還有些民國時期的檔案、善本,包括一些革命文物,新四軍革命稿件都屬于文物,這個不太好統計。”

  萬董強介紹說,“包括古籍、字畫、碑帖、革命文物的修復量比較大。單我們院藏的紙質文物,幾輩子都修不完。這一輪修完后,下一輪又要開始重新做了。”

  也正因為此,他們只能針對展覽中急需修復的紙質文物進行重點“照顧”,而那些暫時不急需的,只能先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