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員談移動支付趨勢:將有三種生態系統

4月22日—23日,2014第六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在京隆重召開。以下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演講實錄:
今天向大家報告的題目是《推動移動支付創新發展、促進移動金融服務與金融IC卡融合》,希望能就移動支付發展方向達成各方共識。
一、關注新興業務風險負責任的發展創新,促進移動支付健康發展
3月14號人民銀行結算司下發通知暫停和限制財付通、余額寶的快捷支付業務,3月17號網絡支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見諸媒體,3月20號人民銀行正式回復媒體意見,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五點考慮原則。以上,表明人民銀行作為我國支付體系的監管者,4月10號銀監會與人民銀行共同發文,進一步規范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發展。
由于移動支付很容易出現跨界創新,誘發其它零售支付體系的系統風險發生,我們的研究注意到,線上支付、移動支付注重無卡、快捷支付的客戶體驗,是個全球性的現象,帶來了日益增多的交易欺詐風險,也是個全球性的現象和全球性的發展趨勢,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因此,移動支付的參與者應該建立起負責任發展的意識。
另一方面,監管機構也在跟蹤觀察,也會從風險管控、技術與信息安全等方面逐步明確要求。監管與創新不是對立面,監管機構已經意識到新參與者和新服務將會對支付業務帶來風險,人民銀行數年來致力于全國銀行卡數字化遷移,打擊假卡欺詐,現在假卡的欺詐案例日益減少,2013年突出涌現出無卡交易風險。
二、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路線
目前從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市場主體來看,全國范圍內已經表現出三條平行的電子化建設路線:一條是商業銀行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線上手機銀行走到線下應該是NFC。
第二條是第三方移動支付的路線,以線上手機移動支付業務為主,有3個方面的生態系統產生:1、以電商平臺為依托,2、以社交商務平臺為依托,3、以行業供應鏈信用支付平臺為依托。
第三條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是通信運營商自身,或者與中國銀聯合作的移動支付業務,以手機錢包方式開始線上線下的移動支付業務。
三條平行的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我們認為將會產生:1、商業銀行手機銀行加上NFC移動支付生態圈。2、移動電商支付生態圈,如支付寶。3、移動支付生態圈,如微信支付。4、行業供應鏈信用服務支付圈。5、依托線下POS、ATM的通信運營商,或者與中國銀聯合作的NFC支付商。
需要說明的是,依托電商、社交移動支付生態圈,系統性的競爭已經開展了,像今年初的微信紅包、快的與嘀嘀打車之爭,發展移動支付的工作顯得零敲碎打、廣種薄收,通信運營商與金融機構有了初步的合作,但尚未形成緊密合作。另外,這五類初生狀態的生態系統并不是定位分明的,微信的公眾號也能夠成為商業銀行開展網絡金融業務的雙邊市場平臺,所以他們之間是競爭、滲透、合作的關系。
我國的移動支付電子化建設主體,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系統性服務提供者之外,還應該注意政府的角色。
首先,有經濟實力和前瞻性眼光的地方政府,將會以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消費、促進政府服務轉型為抓手,大力支持本地專業化服務的企業,開展區域性移動支付生態平衡的效益,通過移動支付潛入到城鎮市民社會化生活產品之中,提供各類公共事業服務繳費、公交便民服務交費、旅游投融資等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的服務,他們也將為構成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開展的重要補充。
我們觀察到,部分地方政府手機一卡通移動支付技術路線,線上支付方式的移動互聯網收單,線下則是NFC與RFID技術,這方面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迪,其實不糾結于人民銀行是否放開二維碼技術線下支付,互聯網支付機構可以選擇NFC或者RFID技術,特別是NFC1這個技術的出現,國外的Paypal已經注意開展參考了。這樣實現,更安全也更有利于線下資源的共享與合作共享。
2014年,我們認為市場各主體全面進入移動支付前沿陣地,現在仍然在跑馬圈地,培養消費者移動支付消費文化習慣的階段,創新、競爭、博弈、收購、O2O等詞匯,將會充斥于媒體,是否會是一場贏者通吃的賽跑,鹿死誰手有待觀察。
三、移動支付發展路線觀點
總的來看,移動支付是一個高科技新興產業發展逐步成型的問題,市場各主體都有很大的積極性,各方都知道移動支付對各方而言是業務變化的一次重大洗牌,誰也不愿做一個移動支付業務增長階梯的落伍者。所以,政府的基本理念是政策引導、市場推動,由于移動支付生態系統有著不同的技術路徑依賴基因,散戶的商圈建設會有根本性的本質改觀,預估我國的金融IC卡以NFC手機散戶進場受理環境能夠建成。
其競爭性最大特點在于信用擔保,供應鏈資金歸集、信用電子等信用支付的場景,支付帳戶可以是第三方,也可以直接保定銀行卡快捷支付,大多數取得移動電話支付牌照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共性問題,是苦惱線上優勢如何轉換到線下,二維碼支付是O2O概念下可解其憂的重要支柱,成本低廉但不安全,用它把線下收單業務轉換成線上收單,是延伸威懾地帶的監管套利,所以沒有密碼認為的二維碼技術不可以作為可信支付技術在線下大范圍推廣。
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目標方向應該是,促進移動金融服務與金融IC卡融合,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中國銀聯的NFC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為主導,第三方支付機構、地方性區域性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為補充,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這三條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從人民銀行的角度看是一視同仁的,在中國有著4千多萬家中小微商戶及個體商戶,是一個巨大的零售市場,長期以來得不到商業銀行的重點關注。從互聯網支付機構的發展歷程看,電商、社交移動移動支付路線會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我國年輕人眾多,年齡在30歲以下的網民數量超過2.3億人,年輕網民的網購習慣是推動社交商務、電商移動支付電子化的根本,他們的客戶體驗小,以及對小微商戶有支持手段,容易獲得市場認可。所以,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主導權增強演進的特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會繼續充分體現。
盡管通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NFC移動支付技術安全便捷、客戶體驗有待提升,需要NFC手機、閃付POS和TSM平臺三方面的合作有一定困難,此外商業銀行、中國銀聯、通信運營商能否形成緊密合作的商業模式,現在看還是個位置數。
在網絡金融信用評估、線上雙邊市場、信用支付等諸多建設內容方面,NFC生態圈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機構,所以會可能發生快魚吃慢魚的現象,一旦第一批年輕消費者形成消費體驗,口口相傳,運營商和商業銀行也將面臨挑戰。
四、對于移動支付發展的若干考慮
人民銀行將給予各方提供競技舞臺,探索移動支付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具體組織工作將由試點城市人民銀行分行或者中心支行、地方發展局、金融辦以及經信委共同聯合承擔。
其次,針對NFC移動支付生態系統建設,我們要組織解決好有關的重大問題,今年人民銀行將完善中國金融移動支付公共服務平臺,計劃引入公安部EID證書體系,解決公民與個人簽名證書人證相符的實名問題。計劃接入央行征信系統,解決移動金融開展的信用信息對稱問題,同時要求NFC23個主要市場主體應盡快完成GSM與移動支付公共服務的聯網,形成聯網通用、安全可信的中國移動金融可信網絡。
當以上工作完成,人們將會看到三個方面的產品:一是客戶在商業銀行網點或者通信運營商網點,出示個人證件將可辦理移動金融數字證書。二是客戶可以選擇個人手機中貯存通信運營商手機錢包或者中國銀聯手機錢包,實現個人持有銀行卡的隨意轉入、轉出消費方式。三是個人企業以及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機構,憑實名數字證書能夠隨時隨地方便查詢信用報告,有利于移動金融業務的開展。
另外,人民銀行將建立認證制度,啟動中國移動金融技術標準下相關系統產品標準復合型檢測與認證工作,建立我國移動支付技術檢測認證體系。這次人民銀行向網絡金融轉型,要求提出商業銀行移動支付、移動金融相關任務時間表的要求。
對于基于電商、社交網絡、供應鏈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的市場主體,我個人看法是應該按照人民銀行要求提高責任意識,對社會影響的重大與信息安全沖擊問題,應該經過支付協會開展業務技術標準化的確定工作,要明確無標準、無檢測認證不得入市的標準方案。
最后,移動支付產業發展體現了現金與卡金、電子貨幣走向數字化電子貨幣,數字簽名、密碼認證與信用征信結合的演變,以及消費者主導權發展方式的趨勢,依然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在與云計算、大數據結合后,還會生生不息創新變化,電子支付已被第三方支付企業走通,移動支付延伸到移動金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實現的未來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