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鄔賀銓:移動終端將成為物聯網的重要節點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物聯網世界網
日期:2014-04-08 16:41:06
摘要:4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暨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發表了主題為《大智移云和物聯時代》的演講。

  4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暨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次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發表了主題為《大智移云和物聯時代》的演講。

  鄔院士在發言中指出,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越來越強大,未來移動終端將成為物聯網的重要節點。他從集成電路到PC、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演進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物聯網與互聯網,物聯網與大數據之間的關系。

  以下是文字實錄:

  鄔賀銓:尊敬的吳部長、周經濟師、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我的報告題目是“大智移云與物聯時代”。講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大智移云助力物聯網;一個是物聯網發展的進行時。

  先說第一個問題,“大智移云助力物聯網”。為什么說大智移云呢?我們看看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大數據、無線網絡都在發展。所以我把大數據、智慧城市、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合起來叫大智移云。05年以前我們是以計算機作為創新平臺,05年是以后互以聯網作為創新平臺,現在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等作為新技術創新的平臺。

  大智移云跟互聯網是什么關系呢?

  物聯網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移動智能終端本身就是多功能的互聯網節點,所以互聯網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云計算本身支撐海量數據,所以互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智慧城市使互聯網得到充分體現,互聯網產生大數據,我們走過了以計算機為中心,以圖形作為主要界面的PC時代,走到以軟件為中心的網絡時代,走到了以數據為中心的云計算時代,現在又是一個以應用為中心、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時代。當然我們現在正在大家議論的以用戶價值為中心,以數據挖掘作為主流技術的大數據時代,所以物聯網是跟我們的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這些技術密切相關。

  互聯網跟物聯網什么關系呢?

  國際電信聯盟曾經給過一個定義,物聯網是基于現有的可交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為各種物件提供先進服務的全球信息技術設施。物聯網我們叫IOT,在IOT里頭,這個跟M2M是常用的,這里面有物理的、有識別符號的、有非識別符號的,這個TOT只是物聯網的一部分。物聯網沒有包括虛擬的,把WEB和物聯網放在一起未來就是泛在網,物聯網未來進一步嚴謹到泛在網絡。

  物聯網也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下一代互聯網希望是安全的,具有移動性普適計算,下一代互聯網是移動的互聯網。另外,互聯網的一些技術也會用到我們物聯網上,像現在基于IPv6的6LoWPAN協議在物聯網上得到應用。早期的物聯網協議還是比較多而雜散的,現在很多人認為未來應該整合是基于IPv6發展的。IPV6不是基于物聯網應用的,只有把IPV6簡化、壓縮,形成基于IPV6的低功耗的網絡協議。

  移動互聯網跟物聯網是并行發展的。我們移動終端早年是沒有物聯網功能的,只能聽和講,后來可以觸摸,現在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面加上很多導航、位置服務等,實際上已經把互聯網的功能加上去了,嵌入了很多互聯網節點的能力。

  早年移動終端為MP3加上彩屏,可以看電視、可以上WIFI,觸摸屏有二維碼,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手機上有光線感應器,白天手機不會發亮,晚上會發亮,像我老花眼,把手機放在前面就會感知你這個位置把字變大,重新編排屏幕。現在我們說的手機往往都是觸摸的,可以手寫輸入,有的公司避免不侵犯別人公司的專利改成這個觸摸的,當然手不要動那么大。手機上有攝像頭,能夠感知到我們觀看的人,你眨一下左眼、眨一下右眼都觀察到。點一下翻譯就自動翻譯了,里面裝了很多物聯網的功能,比如里面裝了陀螺儀,如果摔跤以后它可以通過手機定位判斷你的位置,通過連到醫院里頭可以查到機主有沒有什么疾病。所以手機上面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的功能都裝在手機上,當然未來可能還有更多更多的傳感器會嵌入到我們的手機上,所以移動終端將成為物聯網重要的節點。

  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里頭也有很多是跟物聯網有關的應用。最上面這張圖之2005年梵蒂岡演說的場景,底下的圖同樣是梵蒂岡的演說,只不過是2013年,差了8年,所有的人都拿起了手機、平板,都有照相功能,照相本身也是一種物聯網的傳感的功能,當然這些物聯網功能的出現使我們移動通訊的流量也增長了很快。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可穿戴終端,可穿戴終端實際上是一種互聯網跟我們便攜式終端的結合,有些是可以直接連到移動通訊網,有的是通過藍牙連到我們隨身攜帶的移動手機上,通過手機連到網上,傳感器設備成為隨身的互聯網。

  物聯網本身也是產生大數據主要的來源,以環保為例,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都收集很多數據。IDC曾經統計過,在目前來看,在所有的數據量里頭,將近有一半是物聯網所產生的。而分析這些大數據,需要用到云計算、數據挖掘。

  在處理物聯網數據的時候,有些數據量很大,這個時候需要有云計算來支撐一個大數據平臺。比如攝像頭的數據,一天到晚都在拍,沒有停止的時候,因此我們不太可能像過去一樣,我們說把數據帶進城市,當時數據是靜止的,這個數據是活的,所以我們要帶進數據。

  往往我們做大數據分析有三個層面的數據,一個是網絡層面,這是從網上收集的;一個是物理層面,從傳感器網收集的;當然還有社會層面的。三個層面的數據需要政府體系來推動整合,把三元的數據綜合我們才能得出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現在都在談中國有200多個城市都說要建智慧城市,互聯網實際上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加上我們的分析能力,所以無線城市、數字城市、感知城市、寬帶城市等是我們的智慧城市城市的基礎。我們需要建設宜居、健康、幸福的城市,這才是我們智慧城市的應有之意,所以智慧城市也是大智移云的所有技術的綜合體。

  我們剛才說,政府的數據在智慧城市城市里頭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如監控的數據占了整個數據的一半以上,我們一個城市有幾十萬個攝像頭,一個攝像頭一小時產生很多數據,現在如北京政府,2003年就有63TB數據,2012年達到95TB的數據,這個數據是很大量的。

  飛機里面裝有傳感器,飛行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通過衛星把信息發給引擎公司,從倫敦到紐約每飛行一個小時產生640個TB數據。我們說馬航飛機失聯,在上個8日早上1點鐘就把通信關掉了,可是在其后所飛行的7個小時里頭,他不斷的搜集傳感器的數據,每個小時通過衛星發送給發動機公司,所以美國能夠根據發動機公司收集到馬航飛機發動機的數據,判斷馬航飛機的轉向,跑到印度洋南邊。美國實際上每個月搜集360萬次飛行的記錄,監視2500個引擎。

  現在企業的數據也很大,全球的數據達到2.2個ZB,10KB相當于一張AW紙。

  服務器的數據更大了,中國聯通每秒上網用戶83萬條,對應的數據量是3.6PB,農夫山泉規定它的市場人員到每個超市,拿照相機拍下這個超市農夫產權的礦泉水落有多高,競爭對手的礦泉水落有多高。

  公交一卡通,每天拿著公交卡上公交車的4千萬人次,地鐵一千萬人次,每天收集的數據量達到30GB,存儲量達到20TB。農業銀行,統計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量比結構化數據量還要大。

  醫療里面,有病例、有大量的數據。中國有大量的病人到醫院做CT,實際上一做可能做幾千,CT的一次掃描可能就幾十個GB,現在中國的病人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北京大學每天門診1萬人,北京301醫院每天門診1萬人。按照醫院的規定,一個患者的數據要保存。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08年數據超過了100TB,到2010年可能1000個TB。當醫療大量的數據也是從傳感器收集起來的。

  網站的數據,淘寶現在的服務器上超過100個PB已經處理的數據;百度存儲的網頁接近1億個,數據總量接近1000個PB;騰訊壓縮以后的數據是100個PB,新浪微博晚上高峰期每妙接受100萬次。網站的數據跟互聯網什么關系?網站上面的一些數據也是我們感知的數據。

  1998年全球每一個網民一個月才下載1兆,到2008年到了1個GB,可是到今年有10個G,如果在座的每個月下載不到10個T這么大的容量,沒達到全世界平均水平。

  我們用全世界的互聯網流量達到1GB要多長時間,2001年要一年,去年只有一天,1個EB是1000個PB,1個PB是1000個GB。一本《紅樓夢》是1.74個MB,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年增40%,每兩年全世界存儲的數據量翻番,2013年和2014年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歷史以來,是一直到2012年產生數據量的總和,每2年翻一番這個叫做新摩爾定律。2011年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1.8個ZB,如果裝到一個iPad上要裝575億個。把iPad連起來是兩座中國的長城。2020年402B,等于424艘航母的重量。

  所以我們說大智移云成就了互聯網,我們感知收集的數據,通過我們的通信網絡寬帶化更新我們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完成了感知到認知的整個過程。

  下面講一下物聯網發展的進行時。

  物聯網現在還是嬰兒階段,從概念到現實至少還要五年。Gartner公司去年7月發布的物聯網理論,說至少有5到10年才可以走到普遍推廣,也就是說我們看物聯網必須要把眼光放長遠點,就是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

  物聯網的發展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標識問題、體系模型、語音交互,包括數據挖掘和安全隱私、商業模式。包括行業的進入門檻對成本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測試和驗證環境。還有我們監控還不夠豐富,可靠性、可用性不盡人意,法律法規還有不完備的地方,產業統計邊界不清晰。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還面臨一些行業不安全的壁壘,比如說從需求上來看,車聯網可能是需求很高的,但是從應用門檻看,車聯網是應用門檻也是很高的,它有安全問題,不是說你想有需求它就能很快進入,物聯網的應用還面臨很多行業安全的壁壘。

  物聯網還有很多待攻克的技術,體系、技術、軟件的服務、云計算,硬件怎么做到低成本,還有數據信號處理,發現與搜索引擎、關系網絡、電源與能量存儲,很多技術有待解決。物聯網跟大智移云是并行發展的,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的智能終端的普及,在智能終端里內置的這種傳感器,在豐富物聯網應用的同時,也開拓了物聯網的應用空間。

  可穿戴終端的興起,是機器到機器,和機器到眼、人到機器的緊密結合。移動應用促進了物聯網更快的發展,大數據的發展也提升了物聯網的價值。另外硬件技術、集成電路的進步,使物聯網變得更加容易了。

  1946年,半個多世紀以前,當時計算機剛剛發明,占地170平米,現在相當于會計手上拿的一個計算器。1975年,美國國防部門用500萬美元購買了一臺當時全世界最前進的超級計算機,相當于我們現在手上拿的蘋果4。1985年美國再次購買一臺最新的計算機,相當于我們現在的iPad2;1997年我們買一個GB的閃存價格大概是8千美元,現在25美分。

  由于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物聯網變得越來越容易,像一顆鹽那么大的一個立方毫米的計算機包含了太陽能電視、薄膜電視、傳感器、存儲器。像一顆鹽那么大的攝像頭,有250×250象素的分辨率,像灰塵那么大的傳感器,0.05×0.005毫米大小的傳感器,具有溫度、壓力和運動檢測和通信能力。

  因此,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嵌入到物品里頭的東西越來越多,當然可聯網的消費者家居發展很快,像思科、IDC等公司,2015年會有150億個物品聯網,到2020年這個數據達到500個億,如果回看2010年我們才20億,也就是10年增加了20倍。

  目前來看,雖然已經不少的東西聯網了,但是聯網的物品只占所有物品的1%,就是說還有99%的沒有聯網,因此可以看出未來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設備量,綠色的是計算機通信,淺藍色是移動和媒體,淺綠是家居,底下是空調,實際底下這兩部分都是物聯網的部分,可以看到這個量是非常大的。

  當然,物聯網產品是碎片化了,不同的產品它的規模相差很大,規模最大的是室內的LED照明的控制,還有智能電表、煙霧報警器。最近谷歌公司拿了3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一個恒溫器和煙霧報警器的公司,就是做物聯網。這個公司人不多,但是谷歌拿32億美元去買他們,有人說谷歌馬上要進入物聯網的領域了,中國現在大量的是安防,當然在全球來看這個比例應該不是最高的,但是后面還有一些其他的應用。

  物聯網的產業規模,IDC認為,各個垂直行業的物聯網產業跟服務市場之和,在前年就達到4.8萬億美元,到2020年有望接近9萬億美元,這里可以看到,中國應該說在規模總量來講,在物聯網來講中國是僅次于美歐的第三大物聯網應用的領域的地區。

  全世界物聯網的經濟增加值,左邊這個曲線可以看到2020年大概預計是1.9萬億美元,而且這個增長還是保持了比較高的速度,右邊這個圖,是增加值1.9萬億里面怎么造成的,制造業占15%、保健醫療站15%、保險占了11%、銀行競爭占了11%,后面包括零售批發、計算機服務等等。工業的應用,還有我們醫療上的應用,將來是物聯網很大的一個運動空間。很多公司將物聯網列為影響今后3—10年的顛覆性技術。Gartner公司提出,2014年發布影響今后3年的10大技術,很多都是跟物聯網有關的技術。麥肯錫公布,2025年12種顛覆性技術,物聯網排在第三位。

  國家在大力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出臺了物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去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牽頭8個部委聯合出臺了10個物聯網發展的專項計劃;今年2月國務院馬凱副總理召開了物聯網的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物聯網的推廣應用工作。最近發改委即將啟動物聯網的重大工程項目2014—2016,其中有物聯網應用示范的專項,物聯網的傳感器和N2N的專項,物聯網的信息處理專項,還有物聯網的開放體系架構專項。

  最后,物聯網的發展跟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是相輔相成的,物聯網時代是大智移云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信息技術應用深化的重要體現。物聯網是制造業,但更是服務業,物聯網既支撐經濟發展,又服務于社會管理、人民生活。

  物聯網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商業模式、行業準入等方面仍面臨重大的挑戰,但應用廣闊、市場規模大、前景明朗,國家重視物聯網的發展。

  謝謝大家!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