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軟件調查結果顯示中型企業正積極實施大數據項目
中國北京,2014年4月29日——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炒作主題,大數據已經被視為大型企業機構的專屬,而非中型企業面臨的挑戰或機遇。然而,戴爾軟件針對中端市場大數據計劃所做的調查結果卻截然相反。大數據計劃,曾經只是大型企業獨有的優勢,正在以新的分析工具不斷加強IT部門領導與公司業務之間的聯系,幫助中型企業機構改進產品質量和決策。
為了尋求推動中端市場采用大數據項目的原因所在,戴爾軟件委托Competitive Edge Research 對全球中型企業高管進行了一次調查。著眼于中型企業機構,本次調查顯示,大數據項目從根本上給企業帶來了重大轉變,并成為全球中型企業的一個關鍵決策因素。調查結果還顯示,當今絕大多數的中型企業機構相信大數據項目的潛力將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業務問題,他們正在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這一計劃。
調查結果顯示中型企業正積極實施大數據計劃
本次調查最顯著的結果就是:41%的受訪者已經制定了一個或多個大數據項目,另外55%的受訪者計劃在可預見的未來啟動一個大數據項目。更進一步的調查結果表明,更多中型企業機構計劃利用大數據分析來發展業務,而不只是找到削減成本的方式。其它調查結果還包括:
8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必須更好地分析快速擴大的數據集合。其首要目標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抓住商機并加快決策速度。
89%正在執行大數據計劃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決策顯著改進。
受早期成功的鼓舞,受訪者預測,未來兩年,隨著公司投入更多資金用于硬件、軟件和培訓,大數據預算將從200-500萬美元增至600萬美元。
大數據計劃成功的最大驅動因素就是IT/業務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及評估大數據計劃影響力的績效管理。
大數據項目中最有影響力的部門就是IT和銷售/營銷部門。
執行大數據計劃的中型企業機構最寶貴的技術就是實時數據處理、預測性分析和數據可視化工具。
一系列關鍵驅動因素推動中型企業擁抱并投資大數據計劃。受訪者表示,其大數據項目有三大目標,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充分利用新的商機,提高決策質量和速度。緊隨其后的目標是,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具有快速響應競爭威脅的能力,以及提升營銷計劃的有效性。
早期成果帶來出立竿見影的影響
盡管許多中型企業才剛剛開始啟動大數據計劃,但是早期成果顯示,這些計劃將對其企業機構的生產效率和成功產生非常直接、正面的影響。根據調查顯示,正在執行大數據項目的企業機構對生產力和決策的滿意度比那些仍在規劃階段的企業機構要高得多。例如:
50%正在執行大數據計劃的企業機構對其決策的質量和速度感到滿意,而在還未啟動大數據項目的企業中,只有23%表示滿意。
49%正在執行大數據項目的企業機構對其提高產品質量的能力感到滿意,而在還未啟動大數據項目的企業中,只有32 %感到滿意。
47%在生產中利用大數據計劃的企業機構對其識別并充分利用新商機的能力感到滿意,而在還未啟動大數據項目的企業中,只有24%感到滿意。
關鍵成功因素
戴爾調查顯示,作為大型企業機構大數據計劃中一個眾所周知,但經常被忽視的最佳實踐,即IT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協作是最常提到的中型市場項目成功的前提條件,41%的受訪者認為,要想讓大數據計劃獲得成功,必須在兩個部門之間進行協作。其它常被提及的成功因素包括:
企業機構內數據分析與績效管理之間的緊密聯系——37%的受訪者提及。
企業機構內所需技能的可用性——例如數據科學家擁有的技能——33%的受訪者提及。
完整、準確的業務需求文檔——32%的受訪者提及。
中型企業機構中已初現成功跡象,但是仍有增長空間
絕大多數企業機構已經普遍看到早期成果,但是仍然有增長空間。管理數據復雜性仍然是中型企業機構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因為他們希望充分獲得數據驅動方案的潛在好處。根據調查,40%的企業機構認為管理各種數據類型和結構的需求將是一大挑戰,而只有24%的企業機構將缺乏易于使用、高成本效益的數據清洗工具視為挑戰。此外,大多數中型企業機構仍然沒有將社交媒體及其它大型數據資源納入其分析工具組合,這意味著有大量分析洞察來源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開發。
盡管所需的大數據技術的成本和復雜性使得某些機會未被開發,但技術仍然在不斷改進,大數據相關項目的預算也在增長。戴爾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理由表明,中型企業不受益于其對數據更好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們現在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
關于此次調查
戴爾軟件委托Competitive Edge Research對全球中型企業機構的300位IT決策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受訪者包括跨領域的總監、經理、副總裁或首席高管,他們擔任IT和業務線的領導職務。所謂中型企業,即企業規模在2000-50000人之間。此次調查于2013年11月在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以及亞太區進行。私營和公共企業機構都接受了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