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卡“自貢通”擬升級為“蜀南通”實現四市通用

今年4月初,來自內江市威遠縣的陳婆婆到我市一家醫院眼科做手術。陳婆婆的女兒說:“到自貢來陪護媽媽,交通、食宿等都不是問題,唯一覺得麻煩的是內江的醫保卡在自貢刷不了,媽媽隨身攜帶的醫保卡在自貢就成‘廢卡’一張了,得先自己墊錢,然后把各種收據帶回威遠才行,非常麻煩!”
“內江、自貢等城市彼此挨得這么近,現在交通快捷的同城化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跨城通勤就業、跨城居家購房,但由此引發的如醫保卡之類的跨地區接續問題等,事實上卻妨礙了這種同城化步伐。”自貢鹽都一卡通信息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一卡通公司”)負責人介紹,一卡通公司正在準備著手將“自貢通”升級為“蜀南通”,目前正向政府相關部門報送方案,一旦方案成功實施,川南自貢、瀘州、內江、宜賓四市將真正實現醫保卡、公交卡等“一卡通”,四市資源也就容易無障礙流通實現“互刷”。
自貢牽頭 有著成熟的執行基礎
打造“蜀南通”,讓自貢牽頭有優勢嗎?
事實上早在2012年8月29日,我市就正式發行了“自貢通”卡(市民卡),目前持卡人群已經超過80萬(含公交IC卡),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基數了。
再將時間往前推,2011年5月,人民銀行總行在全國選擇47個城市開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試點,自貢和成都是四川僅有的兩個試點城市。
選擇自貢,讓川內其他市州有些“意外”,但是從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來看這并非“偶然”:我市的銀行卡市場成熟度、普及率位居全省第2位,自貢市民已形成較好的持卡用卡習慣,當年的POS機普及率為2.99臺/平方公里,同樣位居全省第2位,僅次于成都。
以智能IC卡為載體,“自貢通”開始迅速進入自貢市民的視野。
這張小小的“自貢通”實現了看病、乘車、繳費、手機支付等的“一卡通”,目前加載的功能主要有公交乘車、水電氣付費、銀行卡的金融服務、購物消費和醫保服務四大功能,電子現金消費時無需輸入密碼,只需輕輕一刷,便能完成“閃付”,自貢市民已經享受到“自貢通”在食宿住行等方面的便利和便捷,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一卡在手,輕松生活”。此外,自貢也是川南城市群中唯一一個實現“一卡通”的城市。
川南同城 “蜀南通”迎來最佳時機
經過近兩年的運行,“自貢通”在技術支撐、運營理念、服務體系等方面已經積累了十分成熟的執行基礎,而隨著今年4月23日自貢、瀘州、內江和宜賓四市簽訂《川南經濟區合作發展協議》(本報曾詳細報道),這無疑讓“蜀南通”迎來了最佳時機。
根據《川南經濟區合作發展協議》,四市將共同實施《成渝經濟區南部城市群發展規劃》,強化各市在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有關重大專項規劃的銜接,統籌協調生產力布局,這將進一步推動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與省會城市成都不同,川南自瀘內宜四市不管是從區位還是資源都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該區域內人口和城鎮密集,聚集了我省近20%的人口、4個大城市、21個中小城市,具備加快建設經濟區、發展成為城市群的基礎和條件。
一旦形成一體化、同城化的城市群,四地居民不禁擔憂,城市規模的擴大是否會影響生活質量,增加生活成本,就如本文開頭所提的陳婆婆的女兒,一張在異地成為“廢卡”的醫保卡就讓她覺得“相當的麻煩”。
“一體化發展為四地居民帶來同城化生活,交通、衛生、文化、通訊、醫保等方面實現一卡通‘互刷’才不會阻礙了同城化發展。”一卡通公司負責人介紹,“自貢通”一旦升級為“蜀南通”,四市的各類民生服務將有效得到整合,能最大程度的方便老百姓生活,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效率。
自貢晚報記者也了解到,目前“自貢通市民卡”系統已經基本實現了自貢公立醫院、主城區藥店、城市公交車全覆蓋,一旦“蜀南通”成功運行,即可先行實現川南地區醫療保險和城市公交互聯互通服務,此外,我市還將升級現有數據系統,建立覆蓋川南城市群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發展B2B、B2C、O2O、互聯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使“蜀南通”真正服務于川南2000多萬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