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陸電子:居安思危 布局長遠
在大多數人眼里,電力行業就是一個壟斷性的行業。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陸電子”)通過多年耕耘,在智能電網領域內取得了令業界企業羨慕的好成績。就連號稱科陸電子旗下最迷你的RFID事業部,在2013年都取得了超過3000萬元的“巨額”營收。當然,這點成績對一家上市企業來講不足稱道,但放在RFID行業里,這個數字已經能頂過好幾家小規模企業的總營收了。日前,該公司RFID事業部總經理袁鋒超先生再次接受RFID世界網記者的專訪。除了喜悅,袁總竟然道出了些許“憂慮”。我們整理成文如下: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FID事業部總經理袁鋒超先生
近幾年,科陸電子在智能電網領域快速穩健的發展,得到了外界不少的褒獎和贊美。公司旗下的RFID事業部,也因為在各大電力項目中提供RFID配套產品和方案,奔上了小康水平。
“在今天之前,RFID事業部取得的大部分成績,都應該該歸功于總公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規模最合理的發展平臺。”看到眼前的成績,袁總只是淡做了這樣評價,并補充道,“科陸電子RFID事業部今年(2014)預計有六七千萬的營收,實現翻一番的目標。”
居安思危——看到成績 總結實力
在企業外部看科陸,他們在電網行業做得風聲水起,但殊不知歷程之艱辛。“這些都是企業經過多年細心耕耘,到今天才結的果。”袁總很是感慨地說,“科陸有的項目一跟就是3、5年,堅持下來并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無任何捷徑可走。”
事實正是如此,很多用戶不懂什么是RFID,究竟應該如何推行這樣一個新技術呢?
“我們看到許多企業在一開始就犯了同一個錯誤,那就是一味的強調他的RFID技術有多么多么的好,卻忽略了他們的技術能給客戶帶去什么價值。”袁總指出了這樣一個行業現象。那么,科陸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在早期開始做電網行業的項目時,科陸的工程師們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RFID對于當時的客戶來講不算是必需品,所以先進的技術(如:讀寫器能穩定讀取5米或8米)不能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而真正發揮著決定的作用是RFID技術一定要能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袁總舉到這樣一個的案例,在一個有關資產管理的項目中,由于標簽的用量很大,工程師們不得不放棄采用抗金屬標簽,而通過技術改良來實現批量讀取,這樣在滿足了客戶需求的同時又為客戶提供了最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而另外一個有關工器具管理的的項目中,由于標簽的用量不多,則是采用了成本相對較高的抗金屬標簽。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案策略,這一切都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在思考,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按照這個思路,后面的這些年里,科陸電子通過在電網行業參與很多項目,開發了不少基于電網這類應用的原型方案,并累積下許多寶貴的成功經驗。袁總相信,如果科陸要想把步子邁向電網以外的行業,這些產品研發和項目實施的經驗將成為他們的致勝法寶。
事業部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袁總說這是因為現階段公司的總體發展與事業部的分工定位做到了最佳的匹配。他感到很慶幸,但令人詫異的是,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的袁總并沒有對事業部眼前的成績表現出任何的喜悅之色。因為,袁總有了新的“擔憂”。
袁總認為,電力只代表著一個行業,雖然現在只開發了一部分市場,但是整個市場的天花板有多高,袁總心里多少已經有個數了。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作為一家上市企業的科陸電子肯定不愿看到旗下的一個事業部僅滿足于眼下的這點成績和市場規模,因為這將無法滿足企業長遠發展。所以,懂得居安思危的袁總要帶領RFID事業部踏上開拓非電網領域業務的征程。
談理想容易,做事情且不易。眼下的RFID事業部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來做新業務的擴展呢?
“冷靜分析,科陸在其它領域里并沒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只能一點點去啃。”袁總對事業部的“弱點”并不掩飾。因為對于一直穩扎在智能電網領域的科陸,在袁總看來,其它的很多細分領域都是一片片尚未開發的藍海,都是混沌的狀態。有些時候,科陸是在做一個旁觀者,無奈的目睹企業之間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搶奪爭斗。袁總既感慶幸,但更多的是悲涼,說那是因為蛋糕太小,不夠分,就算分到一點的企業也很難吃飽。難道有一天科陸也要去搶嗎?
布局長遠 打造三駕齊驅的馬車
“或許大家都只顧搶眼前的食物去了,卻沒有注意到,RFID細分的應用領域非常之多,大家沒必要同時死盯著一兩個行業。”袁總這樣分析,“有些項目注定不是你的,例如已經很成熟的圖書管理項目,我們就不要把它當成目標。相反,資產管理類的,比如檔案管理,不只是銀行有,很多大的公司和機關單位也這個需要,如果自己覺得有實力,就可以考慮切入。”
然而,如何切入新行業?袁總計劃采用最土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拋磚引玉,讓行業用戶對RFID感興趣。方法確實沒有大不同,只是袁總對于一些行業現狀的分析和看法會稍有不同。例如,他是這樣分析被普遍關注的物流RFID應用。“雖然大家都在盯,但到目前仍沒有哪個項目做得很完美,所以要切入這樣一個行業不能太急。如果真的有意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就應該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為現有的物流企業做一些配套,待慢慢熟悉行業里的業務流程之后,才能成功地把握住用戶的真實需求。”
在智能電網領域打拼多年的袁總,雖然很希望盡快跨進非電力行業領域,但他并不急躁。袁總說:“既然大家都說RFID是一個朝陽產業,那我的理解就是不允許自己急功近利,先要養活自己,否則就看不到朝陽。”
在事業部即將出征之前,袁總計劃打造三駕馬車以支撐業務的全面發展。具體哪三駕呢?其一、“電力”馬車。這駕馬車目前已經成型,它動力強勁,擁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資產管理、工器具管理、電子檔案管理,從標簽、讀寫器到系統軟件,形成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而且都做了很多應用。其二、“非電力”馬車。這駕馬車也已經成型,只是沒有跑得很快。但它正在通過不斷的提升產品的性能,降低成本,對各細行業進行深挖,以開拓新的應用。事業部還組織專門的團隊來開拓新業務領域。其三、“海外”馬車。這駕馬車目前已經跑起來了,它綜合了前兩駕馬車的優秀基因,不受限行業的限制,主要以提供設備為主。由于海外的RFID應用比國內更成熟,這駕馬車將吸收到更多的國際動力。
與此同時,袁總對事業部的資源按照“電力”、“非電力”和“海外”做了劃分,要求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袁總特別強調道:“未來狀態應該是電力最弱,因為它只代表了一個行業。而另外兩駕馬車則最強勁,目前做的還是投入,團隊剛開始運作會比較困難,需要其它業務來補濟,但我會給他們時間。”
袁總自己在電力行業有著多年的RFID產品應用開發經驗,他的理念就是,所有的RFID應用都有著相通的地方,是可以借鑒的,但站在公司運作的角度,開拓市場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不是每個隊員都能跑得很快,其目標是綜合性的。所以,他將以平和的心態開拓新行業,迎接朝陽的升起!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