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建1000個智能家庭體驗屋 促進信息消費
近日,福建省經信委下發《關于加快數字家庭應用發展促進信息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福建省將從培育市場需求、增強供給能力、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示范作用、提升公共服務、加強安全管理等六個方面加快數字家庭應用發展促進消費。
根據計劃,福建省將建設1000個智能家庭體驗屋,其中100個位于福州。
記者也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數字家庭,智能家居的消費門檻開始降低,從原本動輒數十萬元的天價降至只要一兩萬元就可進行智能化改造。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因缺乏統一標準,智能家居產品市場發展還需要一段培育期。
全省將建1000個智能家庭體驗屋
數字家庭,就是一個以中央控制管理系統為核心,集家居照明、安防、多媒體、環境控制的系統工程。其包括智能照明、智能門窗、家居安全、智能影音、智能遮陽、中央控制、綜合布線7個模塊,用戶通過手中的手機即可實現對整個家庭智能控制。
《指導意見》強調,將突出融合發展,促進數字家庭相關企業(網絡運營商、集成服務商、智能終端廠商、信息內容服務商)業務融合、內容共享、標準共通;突出集成創新,提升家庭信息產品智能化水平,推廣便捷、豐富、實惠的信息服務;突出網絡安全,提高家庭網絡安全保護等級,切實保障家庭信息安全。
與此同時,福建省還將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方式,促進數字家庭相關企業與小區物業公司、社區村鎮、房地產開發商等合作,在廣播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和寬帶光纖入戶改造相對成熟的住宅小區及鄉鎮,建設數字家庭體驗中心和應用示范小區或示范鄉(村)。
東南快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去年至今,包括福州在內的福建省多地已經相聚推出了體驗屋。根據計劃,全省將建設1000個智能家庭體驗屋,其中100個位于福州。
閩智能家居市場門檻降低
為了更好地培育市場需求,《指導意見》指出,除了市場調查、宣傳引導外,福建省還將推進降低消費門檻,培育基本用戶(即基于智能家庭網關加一兩個智能應用的數字家庭),鼓勵企業貼近市場需求,提供大眾化數字家庭產品和服務,加快數字家庭應用進入千家萬戶。
事實上,今年以來,關于智能家居的消費門檻已經開始大降。記者走訪福州市場發現,相比之前動輒數十萬元的智能家居,目前開始漸漸走入平民化,一些市民甚至通過“改造”的形式過上了智能化生活。
家住福清市區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喜歡嘗鮮的他,由于房子剛剛裝修不久,最后他找到了福州市區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將家里開關面板全部換成了帶有無線功能的開關面板,配合無線智能的主機與手機端的APP,可以遠程操控家里的一切,而一套設備花費下來,只要一萬多元。
“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些裝修過的房子也支持改造。”福州某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先生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只要通過更換開關面板,再配合公司開發的APP即可實現遠程控制,對于尚未裝修的房子來說,除去本應該安裝的開關面板,事實上一套百來平方米的房子,布設成本只要萬元出頭,相比早些時候“高大上”價格確實親民了不少。
光速達智能家居相關負責人表示,早些時候福州的智能家居市場局限于別墅、會所等高端場所,一套設備下來甚至需要花費數十萬元。隨著技術的更新以及越來越多人關注,規模化效應也讓智能家居的產品更加親民。
缺乏標準讓行業遭遇瓶頸
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家居行業整體仍處于市場探索階段,因缺乏統一標準,智能家居產品市場發展遭遇瓶頸。
林先生表示,對于智能家居而言,由于很多消費者的認知度并不高,整個行業同樣魚龍混雜。雖然通過技術都可以對家里的家居設備進行遠程操控,但技術不一樣,產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不盡相同。
“作為物聯網在生活中的基礎應用,智能家居市場前景看好,但估計還要3年以上的市場培育期。”福建省海西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張全升認為,目前福州智能家居市場仍處于導入期,尤其是家用市場還未成熟。
“智能家居市場之所以尚未形成氣候,關鍵在于行業間互聯互通的標準沒有統一。”在張全升看來,智能家居涉及的產業較多,目前各品牌基本只能實現自己旗下智能產品的互聯互通,所謂的標準和協議大都自成體系,造成了智能家居產品難以落地的尷尬。
張全升指出,一旦標準統一后,當下智能家居第三方企業所做的產品將很有可能成為過渡產品。他建議,在市場尚未真正明朗起來,企業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跟風,可優先考慮將公共場所、公共建設系統、大型酒店、博覽館等作為智能家居發力的方向,待市民消費觀念培育起來后再繼續跟進家用市場。
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的是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問題,雖然多數公司均將遠程安全監控作為賣點,但智能家居本身的信息安全卻仍然是消費者擔心的問題。例如手機丟失后,被非授權人操控家里的一切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此番省經信委推出的《指導意見》也將數字家庭的安全管理列入重點工作,例如將數字家庭網絡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重點抓好家庭內部各種設備與互聯網絡之間的信息交互安全,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潛在的網絡安全威脅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