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看前景很美 眾多巨頭“布兵壓陣”

只需佩戴一個手環,便可以知道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在睡眠時佩戴,甚至還可以知道自己的睡眠狀況,如何時入睡,處于深睡眠還是淺睡眠,翻了幾次身。記者近日觀察發現,眾多企業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其中不乏業界巨頭。可穿戴設備究竟為何物?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影響?
概念
具備特定功能的便攜設備
可穿戴設備可以算是當今科技領域的時尚潮流,也有不少企業將發力點對準了可穿戴設備。在一家名為“可穿戴設備”的美國網站今年3月份發表的文章中,對可穿戴設備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該文章中聲稱,所謂可穿戴設備(又稱可穿戴科技)是指一些植入衣物或飾品等,且人們能夠舒適穿戴的電子設備。這些設備能夠完成諸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具備的一些功能;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可穿戴設備能夠完全通過手持設備具備類似功能。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可穿戴健康設備包括手表、眼鏡、智能手環及帽子等多種形式,還有一些設計得比較像耳環之類的飾品。但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也并未對健康及醫藥、瘦身、教育等領域產生較大影響。從未來看,每個領域相應的可穿戴設備或將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
市場
多家企業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
用當紅炸子雞來形容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恐怕一點都不為過,可穿戴設備也成為目前科技領域的時尚新潮。在今年6月召開的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最新發布了IOS 8系統,蘋果在其中內置了health kit 健康管理應用,即支持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三方可穿戴醫療設備,并將數據與醫療機構打通,成為健康管理平臺。
今年3月份,Intel、Google及Facebook均宣布將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側重投資。三星、索尼、華為等也紛紛亮出手環、手表的“殺手锏”。其他廠商也有所動作。7月22日下午4點,小米年度發布會上第二款產品小米手環亮相,該手環宣稱具有多種功能,其中跟人體健康相關最大的為可監測運動量、睡眠質量,智能鬧鐘震動喚醒。
前景
需互聯網企業、醫療機構等多方參與
科技專欄作者王小琉解釋,未來要實現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管理的真正意義,其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僅通過設備本身難以實現。舉例來說,這需要互聯網行業,專業醫療機構的技術支持,如果要真正運用到醫療之中,還需要相應的準入機制。另外,軟件、硬件、云端可謂可穿戴設備的“黃金三角”,但大部分公司目前仍集中在軟件及硬件領域發力,很多公司依然依靠賣硬件或優化、升級軟件,價值有限,其實對云端數據的利用才是最有價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