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正流行 哪些功能最吸引你?
在兩年前,提到可穿戴設備,大概很多人都覺得是存在于科幻世界里的產物。但是隨著谷歌眼鏡的上市,2014年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的爆發年,越來越多款式各異、價格各異,功能卻差不多的可穿戴設備開始輪番出現在市場上。與谷歌眼鏡不同,大多數可穿戴設備都走的醫療健康路線,但是價格差距太大,實用性不足的可穿戴設備,也讓不少使用者挑花了眼。
可穿戴設備市場大爆發
什么叫可穿戴設備呢?目前最讓人接受的解釋就是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其中最著名的可穿戴設備就要數2012年面世的谷歌眼鏡了,它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在谷歌眼鏡面世后,國內也進入了一波可穿戴設備熱。事實上,自果殼電子去年6月正式推出果殼智能手表,奇虎360去年10月發布了一款主打兒童安全的智能手環,此后,包括華為、中興、酷派等一大批硬件企業也紛紛研發智能可穿戴產品。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
醫療健康是主打功能
然而和谷歌眼鏡類似的智能手機,其功能與谷歌眼鏡功能不同,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大概分為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健康監測等等,這些產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主打醫療健康。
記者從蘇寧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可穿戴設備的價格從99元到1438元不等。盡管價格差距巨大,但是這些產品的核心功能基本為:監測運動+監測睡眠+其他幾個可有可無的功能。諸如價格為1188元的Samsung Gear Fit SM-R350,其主要功能為健身監測,可以提醒用戶加快或者放慢速度,此外還可以接收來自GALAXY智能手機的提醒。而價格為99元的山水(SANSUI)智能手環H1最主要的功能也是睡眠監測。僅僅看描述,記者也無法區別兩者在健康監測上到底有什么區別。而這兩款產品在蘇寧易購上同屬于銷售排名前幾位的產品。
“每一款的描述都差不多,但是價格差距又太大,還沒有一個特別具有口碑的牌子可以讓人安心選擇,我幾次想下手都猶豫了。”市民劉女士無奈地說道。
缺乏監管價格混亂
據記者了解,在美國,可穿戴設備上市必須經過FDA認證,而我國尚未出臺相關的監管法律或法規。由于計步功能的手環硬件成本并不高,吸引了很多稍微有點技術背景的公司進入。由于這些手環沒有可以參照的定價標準,市面上的價格比較混亂,便宜的不到100元,貴的要一兩千。如果還有其他附加值,搭上“健康保健”的概念便車,則定價更貴。
可穿戴設備
谷歌眼鏡:該設備有一塊右眼側上方的微縮顯示屏,一個右眼外側平行放置的720p畫質攝像頭,一個位于太陽穴上方的觸摸板,以及喇叭、麥克風、陀螺儀傳感器和可以支撐6小時電力的內置電池,結合了聲控、導航、照相與視頻聊天等功能。
愛普生Pulsense可穿戴設備:是具有生物識別功能的腕部感應可穿戴設備,對心率、活動強度、卡路里燃燒與睡眠模式具有監控與數據存儲功能,并可以通過蘋果系統或安卓系統手機應用軟件,將存儲的自身數據傳到健身服務軟件中。
Nike+iPod Sport Kit:這是耐克和蘋果公司共同推出的一款運動套裝,和i-Podnano配合使用就可以對使用者的運動進行全程監控,計步、秒表與卡路里測量等功能一應俱全,并可以顯示在屏幕上或者通過耳機報告給正在運動的使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