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江IC卡革新一卡通社會管理模式
日前,區文明辦出臺《關于推行“鄉風文明榮譽積分”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區推廣厙港村的“鄉風文明榮譽積分”管理模式。“鄉風文明榮譽積分”是太湖新城(松陵鎮)厙港村創新推出的社會管理模式。近日,記者走進厙港村,感受厙港村在“鄉風文明榮譽積分”激勵下的種種喜人變化。
一卡通破解管理難題
說起“鄉風文明榮譽積分”一卡通推出的緣由,橫扇辦事處主任兼厙港村黨總支書記鈕國民向記者介紹:“民風問題曾是制約厙港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村委也曾致力改善民風,化解村民之間的矛盾,但是收效甚微。”
2013年,為了推進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工作,太湖新城創新推出了“榮譽存折”,鼓勵村民“儲存榮譽”,有效推進村莊環境村民自治,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鈕國民說:“‘榮譽存折’僅僅以村莊環境為視角,并未將除環境以外的村莊、村民管理納入其中,對促進和諧民風建設引導力度不夠。”厙港村發現村莊發展并不局限于環境衛生建設,民風引導對于厙港村長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針對這一限制,厙港村將村民管理、黨員管理等民風建設項目融入“榮譽存折”,形成以“強作風 正黨風 純民風”為主題的“123”目標計劃。“1”是一個快樂農家目標,“2”指抓好人文和諧環境建設及村容村貌環境建設兩個環境建設,“3”是強作風、正黨風、純民風“三風”,形成“黨風高尚、作風正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厙港新農村新風貌。
厙港村制定“村民榮譽積分考核辦法”,探索采用“一卡通”的形式對村民的相關社會行為進行分類記錄,力爭通過試水社會管理新模式,激發村民參與村莊管理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村民對各類事項的參與度。
一戶一卡建立信息庫
今年年初,厙港村以家庭為單位,為每戶村民建立一張IC信息卡,將全村443戶村民全部納入信息體系。其中,外來人員以房東管理為主。
厙港村大學生村官夏正陽介紹,目前,全村每戶家庭的基本情況、榮譽積分情況等已全部錄入系統。記者在厙港村村民綜合信息庫界面看到,每戶家庭的積分情況一目了然。比如,1至7月,陳桂觀家庭已經積累了8分,其中捐款2分、做志愿者5分、7月衛生情況良好1分。
“只有積分考核公平公正,才能最大限度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榮譽積分’也才能有效開展。”鈕國民介紹,厙港村根據本村實際專門制定《厙港村榮譽積分考核細則》,從黨風示范、家容村貌、村鎮建設、社會秩序、民風民俗等方面開展評分記錄,形成村民永久的榮譽檔案。每個分類項目由不同的考核組進行評分。“考核組成員一般都由村工作人員、有威望的村民等組成,而且參與人員的家庭不加分,但是若不符合標準還需扣分。”
小卡片發揮大效用
如今走在厙港村,村道干凈整潔,村民房前屋后也無亂堆亂放。“榮譽積分”一卡通管理模式推行以來,厙港村在村莊環境、民風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卡通推行以來,在村莊環境長效管理上的效果非常明顯。今年1至7月,厙港村用于環境整治的費用為27295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9700元減少了近一半。”鈕國民笑著告訴記者。“榮譽積分”將村民轉化為保持村莊環境整潔的主力軍,既減少了厙港村在相關方面的費用投入,又促進村民自我管理意識的提升。
為了激勵村民,村民積累的榮譽積分可按照每分10元換相當價值的生活用品。夏正陽介紹,榮譽超市中有洗衣粉、餐巾紙等生活用品,也有孩子們喜愛的飲料、零食等,可以供村民自由選擇兌換。8月13日,記者在厙港村榮譽超市看到,貨架上的東西已經空了很多。夏正陽解釋說:“為了擴大‘榮譽積分’的示范影響力,我們的工作人員按照每戶積分情況到村民家中發放相應生活用品。”
村內的細微變化,村民小組長周金榮的體會更深。作為13組組長,周金榮告訴記者:“現在村里面亂堆亂放的很少。而且,平常哪個角落有垃圾,村民也會自覺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這次上門發放兌換物品時,也有村民詢問自家沒有得到的原因。周金榮就耐心解釋,告知其為什么扣分,并鼓勵其今后保持環境整潔、參與村組織的活動等,爭取加分換獎品。



